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实现资源双向流动

2018-08-03 11:06:26 来源:本网专稿 

在第二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上,专家建言促进乡村振兴与城镇化有机结合

□ 中国改革报记者 王岩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在更好解决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那么如何促进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有机结合?城乡融合发展还面临哪些问题?8月1日,在第二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专题对话中,与会嘉宾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以改革破农业农村发展难题

当前,我国城镇化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如果说一边是越来越现代化的城市,一边是越来越萧条的乡村,那么不能说实现了国家的现代化。”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副巡视员许正斌认为,城镇化是城乡协调发展的过程,不能以农业的萎缩、乡村的凋敝作为代价。能否处理好城乡关系,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的重要要求。”

在促进乡村振兴和城镇化有机结合方面,许正斌表示应从四方面着手:统筹安排城乡发展空间。按照主体功能的地位,对国土空间的开发、保护和整治进行全面的安排,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格局。

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促进互联共享。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谋划,坚持一体化设计,通盘考虑城乡发展的规划、编制,切实解决规划上的重城市、轻农村问题。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城乡互补。城镇化为农业现代化培育新消费、打造新模式,为农村经济发展培育了新产业,打造了新动能。“比如说乡村旅游,使农业的发展由过去提供物质产品向精神产品拓展。从过去提供基本的生活品,向现在提供绿色、安全、优质的精品农产品拓展。”

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促进要素双向流动。一方面,要看到城镇化是大趋势,还有大量的农民工特别是转移劳动力要进城落户。要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另一方面,坚决破除一些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弊端,改变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由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格局,让农村留得住人才,留得住资源。

德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冯发贵同样认为,要坚持以改革破难题,清除阻碍农业农村发展的各种障碍。“德阳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行了十项重点改革,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通过产业多领域联动、多环节增效。”

鼓励要素在城乡之间相互流动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万广华认为,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应遵守经济学规律。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政府出台的政策需要顺应经济学规律,鼓励要素在城乡之间相互流动。“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真正要解决的是收入分配问题。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政府应帮助和支持弱势群体。”

“要利用战略性区域规划,用系统性的思维来改善城乡的协调、管理和发展。”联合国人居署规划官员Andrea Oyuela也认为,增强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之间人口和自然资源的流动,可以进一步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这是在南京一个酒店外面拍摄的照片,大家可以看到,在奢侈品店旁边有一些农户,挑着自己的水果在卖。不管是非洲还是中国,都有这样的情况。”英联邦规划师协会主席Christine Platt通过一组照片提出,“我们很难定义到底是什么构成了城市和农村,所以需要通过城乡一体化来看待。农村集群和城市集群都应该无缝连接起来,缺少一体化的规划会导致连接、流通的不畅与困难。”

许正斌表示,我国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仍未打破,单向流动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乡村振兴最根本的要素是人、地、钱。从人方面来说,未来还会面临农业转移劳动力的问题,而乡村振兴又需要人才支撑。在培育职业农民和专业性人才的同时,要吸引城里的人才到农村去创业、兴业。从土地方面来说,要加快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包括宅基地管理制度。从钱方面来说,要加大社会资本投入力度,引导外资支持乡村振兴战略。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