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韧性 筑牢城市“安全线”

2018-08-03 11:00:56 来源:本网专稿 

□ 中国改革报记者 付朝欢

这个夏天,全国多地遭遇“百年不遇”的暴雨,怎样避免暴雨过后城市“看海”?更广泛意义上,在经济危机、社会管理、环境破坏和自然灾害等各种风险面前,脆弱的城市如何更有韧性?

8月1日~3日,第二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在成都举行,“韧性城市”成为本次大会的一大热词。论坛期间,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邱爱军、世界银行集团新加坡城市和基础设施发展局高级城市专家王雪漫就韧性城市有关问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韧性城市”无所谓大小

2013年,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创立了“全球100韧性城市”项目,致力于帮助100个城市增强韧性,应对21世纪日益频发的自然、社会、经济挑战。目前,中国仅有浙江义乌、四川德阳、浙江海盐、湖北黄石四座城市名列其中。

在邱爱军看来,德阳建设韧性城市,有基础,更有需求。在“5·12”汶川特大地震、“8·13”清平特大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急性冲击下,德阳城市韧性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目前,德阳拥有较为完善的应急救援保障体系和服务能力,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德阳市防灾减灾应急救援中心和德阳市防震减灾指挥中心,城市应急处置和防灾减灾能力全面提升。“震后如何重建,德阳的经验值得与世界分享,可为全球其他韧性城市提供经验和参考。因此,它能够入选这样一个网络中。”

此外,据德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冯发贵介绍,德阳还是“重装之都”,产能过剩、环保压力约束和社会就业稳定等慢性压力也十分典型,亟须进一步增强城市韧性,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除了进一步增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德阳还希望在智能制造、环境治理和医疗教育服务水平提升方面有所突破。

为何德阳、黄石这样的城市入选“全球100韧性城市”,而不见北上广深等一线特大城市?对此,邱爱军解释说,“韧性城市无所谓大小,每个城市都需要有韧性。‘全球100韧性城市’是国际上一个NGO(非政府组织)发起的项目,是各地主动申报的。事实上,北京最近也刚刚发布了一个关于韧性城市的研究,很多地方都希望让自己的城市更有韧性。”

“韧性城市”不仅仅关注硬件

从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绿色城市、海绵城市到智慧城市,一系列的城市建设新理念层出不穷。近年来,“韧性城市”强势来袭,这一新的概念和过去的提法有何异同?

“各个概念出发点不一样,但是真正的核心还是一样的。”王雪漫告诉记者,“智慧城市”是从技术角度来说,“韧性城市”主要是从防止气候变化、更具有可持续性等角度来说。而“海绵城市”的概念主要是针对城市防洪,“海绵城市”是“韧性城市”的一方面,“韧性城市”的概念更宽泛,探讨的是抵御自然灾害的同时,怎样让城市的发展更具有可持续的长远的发展。

“韧性城市不仅仅是从硬件角度出发,当我们讨论海绵城市的时候,更多是说让城市的基础设施像海绵一样吸水,而韧性城市,就是当城市遭遇冲击和压力的时候,它能够生存下来并且能够快速地恢复。”邱爱军补充道。她表示,联合国通过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第11个目标,就提到了“韧性城市”,“这也是我们希望在中国推广这一概念的原因。未来国际化的程度越来越快,分享知识也会变得越来越有效。”

邱爱军还谈到,最近大家都关注洪水问题,做韧性城市的研究希望能够分享更多的国际经验。比如,洪水的治理,不仅仅考虑怎么把水排走,还要考虑能不能借鉴纽约的经验,有些小的设施把水吸收掉,比如路边花园、绿色屋顶等。此外,还要考虑如何把雨水和污水分离开。“我注意到亚特兰大还做了一个‘智库水务’,当暴雨来临的时候,他们用大数据的方式快速地把这些预测出来,再把它的历史数据和现实的实时数据相结合,给城市防洪提供好的决策依据。”

城市规划应体现“韧性视角”

现代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无论城市规划、建设还是管理,安全都是第一位的。如何统筹韧性城市和传统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是否建设韧性城市就意味着大刀阔斧地对现有的城市规划进行改造?

邱爱军并不这么认为。“其实,我们说建设韧性城市,并不是说今天做这个项目,明天做那个项目,更多是理念的改变,强调有新视角,希望城市在既有的框架内,增强城市对抗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的韧性。比如说,基础设施建设,我们是希望在规划时就能有一个韧性的视角。”

王雪漫举例说,比如说一个道路改造项目,可能最初只是想着用传统的办法来做,但把韧性的观念融入进去,可能就会想着把雨水和污水分开;再比如,考虑到雨水比原来频繁,怎么把道路管道的口径加粗。“韧性城市并没有看起来那么抽象,真的是在落实的时候,往具体的地方考虑。”

怎样让城市的规划更有韧性?邱爱军提出,区别于传统城市规划,韧性城市规划应该让更广泛的利益者参与到规划中。“韧性城市规划除了政府部门参与,更强调公众也要参与,让每个居民从规划中看到ownership(所有权),觉得‘这是我的规划,我的城市’,那么,你这样的规划就更有韧性,更具有包容性。也就是说,韧性城市规划应该让更多的居民能够看得懂,并且能够参与,让他们觉得这个规划是为我的美好未来提供了蓝图。”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