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金融为在线钱包加把“防盗锁”

2018-07-31 15:42:22 来源:本网专稿 

□ 吴姗 钱一彬

一些网络借贷平台以P2P(点对点网络借贷)为名行诈骗之实,还将校园变成“捞金地”;一些金融服务平台钻监管缺位、信息不对称的空子,虚假宣传捞一笔就跑;一些金融服务平台和APP安全系统不到位,给数据黑色产业链、黑客恶意攻击可乘之机……近来,网银、手机银行以及小额贷款、投资理财等面向个人消费者的在线金融服务,在方便公众生活的同时,也不幸沦为网络诈骗“重灾区”。

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不健康发展引起多方重视,金融监管持续发力。日前,《国务院关于开展2018年国务院大督查的通知》公布,重点督查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情况;强化金融监管统筹协调,健全对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金融控股公司等监管情况。

对公众而言,互联网金融服务存在哪些需要警惕的陷阱?互联网时代如何守好我们的“钱袋子”?

上演障眼法打出擦边球

三成平台“问题网贷”令人忧

扮演投资分析师与收益客户,为受害人“私人订制”诈骗微信群,设计虚假网络黄金交易平台,捞够不义之财立即消失……近日,上海奉贤警方破获一起涉案金额高达千万元的网络“炒黄金”诈骗案。据了解,一名受害人不到3个月被骗100多万元,诱骗其不断投资的50多人微信群里,除这名受害人之外竟全是骗子。

近年来,打着各种名目和噱头的“互联网金融投资项目”,被频频用来编造“骗钱好故事”。区块链、虚拟货币等新事物,刚一升温就被不法分子盯上。

上半年,广东深圳南山警方通报了一起“蹭”虚拟货币热度的集资诈骗案。涉案虚拟货币“普银币”自称以百亿藏茶作为抵押,在深圳某区块链公司官网和P2P平台上发行,该公司宣称投资人可将普银币放到指定虚拟交易平台上买卖以赚取差价。当大量投资人入场后,该公司通过幕后操纵令普银币价值缩水。

此外,形形色色的“障眼法”“擦边球”不断上演:通过网站或APP向投资人融资,再把钱配置到各类网贷平台,网贷平台从中收取管理费;养老金融项目许以未来免费住养老院还能拿利息的美好生活,套牢老人不少的投资后迅速消失……《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达1931家,相比2016年年底减少517家,2017年问题平台数量占比33.49%。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杨东认为,一方面,依托于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金融科技的高速发展,资金需求者与资金提供者联系更直接;另一方面,社会金融普惠程度较低,投资者缺乏良好的投资渠道容易“乱投医”。

“互联网金融本质还是金融,互联网的出现只是提供了更高效的运营工具。市场上个人投资者信息解读意愿低、风险定价能力弱的现状没有改变,极易成为金融欺诈的对象。”上海政法学院经济法学院副教授陈颖健说。

政府监管早已出手。2016年以来,国办要求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行动,各地公安机关已立案1390起,不合规业务规模压降4265亿元。下一阶段,相关部门将再用1年~2年时间继续推进专项整治,并初步建立适应互联网金融特点的监管制度体系。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