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定城 水活城活

2018-07-25 13:23:57 来源:改革网 

重庆璧南河秉承“与水共生、依水发展”理念,在全国率先推行“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水、治水先治人、治人先治官”措施,实现从“洗墨池”到“最美家乡河”、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有效转换

璧南河是重庆璧山区的母亲河,全长95公里,其中璧山区境内为79.9公里,最宽80米,流域面积为442.05平方公里,属长江一级支流。该河2017年被评为中国最美丽的家乡河。近日,“2018中央及行业媒体走基层——走近最美的家乡河”采访团来到重庆,走近璧南河采访。图为璧南河沿线的碧玉明珠——观音塘湿地公园。丁幼华 摄

   

□ 中国改革报记者 张海莺

“璧南河比起人烟罕至的清泉河流那种原始天然,她不算最美;但她又是当之无愧的‘最美’,最美来自于她的变化、她的发展!”近日,记者跟随“2018中央及行业媒体走基层——走近最美的家乡河”采访团来到重庆,深入探访治水兴水的标杆——璧南河,听璧山区委书记吴道藩向记者述说她的变化和发展。

上世纪90年代末,受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发展模式的危害,重庆璧山的璧南河一度臭气熏天,被戏称为书法家的“洗墨池”。河床淤泥堆积,十年九淹成为常态。

痛定思痛,2010年,璧山拉开了璧南河综合治理大幕,在全国率先推行“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水、治水先治人、治人先治官”措施,采取“河内清淤、河外截污、外域调水、生态修复”的治理模式。实现了从“洗墨池”向清水河的蜕变,水质从劣Ⅴ类提升为Ⅲ类标准,防洪能力也从十年九淹实现了暴雨不成灾。

2017年,璧南河高分当选年度最美家乡河,被评为中国“城市中小河流治理典范”。

与水共生 美起来

治河尝到甜头,璧山人做起了兴水的大文章。2012年,璧山提出了“与水共生、依水发展”理念,璧南河周边水资源布局思维发生了变化。璧山遵循“逢沟不填、遇水架桥、水系保护优先”的原则,按照“大水体建水生态主题公园、小水体现原貌,大河沟不覆盖、小河沟建湿地,大小水体连通现清流”的思路,加快推进城水融合发展。

2014年9月,璧南河及周边的三大骨干景区被命名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以下简称水利风景区),三大骨干景区分别是璧南河畔的秀湖水生态公园、璧南河城区段和观音塘湿地公园。璧南河如同绿丝带串起了生态湿地一颗颗风采卓然的碧玉珠,水利风景区成为城水融合发展的典范。

水是城市的灵魂,生态湿地是城市的屏障。湿地除了可以美化环境,还能解决水安全、水生态等问题。

着力解决水安全问题。璧山实施连通工程加强对水的调控,完成了城区河库连通工程,确保了城区水源的可调可控,达到了蓄水调洪的作用。璧山区水务局局长唐应容解释说:“湿地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可以在暴雨和河流涨水期储存过量的降水,从而避免发生洪水灾害,同时在枯水期反哺璧南河,保证璧南河稳定的水源供给。”

着力解决水生态问题。璧山坚持湿地、河岸建设到哪里,水域绿化就配套到哪里。

秀湖水生态公园是璧南河沿线的碧玉明珠,公园因大文豪郭沫若盛赞璧邑山“黛山秀湖”而得名。秀湖公园除了湖边驳岸和大面积的浅水滩涂湿地,还布局了800余种植物,其中水生植物达300余种。“这里可以称之为水生植物苗圃场,大力发展水生植物实施水生态涵养工程,可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水源经过净化再流入母亲河,对璧南河水环境改善起到了促进作用。”唐应容如是说。

位于璧南河城区段的南河公园、绿野盈畴的璧南河沿河大道,均遵循了璧南河河道两岸30米内一律不得作为开发用地、加强原生态水源保护的理念。

绿丝带上的璀璨明珠——观音塘湿地公园是我国西部湿地公园的典范。2016年4月,公园新栽植沉水植物13个品种共60余吨,引进鱼蚌螺等动物品种14个,以自然法则修复湿地生态。精心打造的水域水质清澈透亮,透明度可达1米多,沉水植物、鱼虾蚌类清晰可见,呈现出一幅鱼儿嬉游水下森林的奇幻景象。唐应容告诉记者,目前公园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水下森林”景观区域的水基本可达饮用标准。观音塘湿地公园成为水生态湿地公园建设的样板。

以水利风景区为中心,“一河六湖十八湿地”的架构向周边辐射,璧山盘活了山水,显著提升了人居环境,形成了一幅“碧波映城,城托青山,人在城中,城在画中”的丹青神卷。

城水融合发展是璧山人守护绿水青山的有效途径。弹指几年间,璧南河被命名为全国十大最美水工程之一,也顺利促成了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海绵城市”示范区等“国字号”名片花落璧山。目前,全国已有30多个省市代表团来璧南河学习治理经验,观赏优美的水环境。经常忙于为“取经团”传道授业,吴道藩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依水发展 旺起来

从2010年开始,璧山推开了璧南河治污进程,先后整治河流周边污染源426处,关闭污染企业698家、污染养殖场307个,彻底解除了璧南河被周边污染企业吞噬的厄运。但关闭污染企业,4年苦心经营的“西部鞋都”一朝倾覆,小城璧山本就不多的工业产值200亿元迅速蒸发掉100亿元。没有破哪有立,璧山拿出了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

随着璧南河整治后“与水共生、依水发展”理念的全面实施,璧山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的金字招牌转换成了资源、资本和生产力,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形象,增强了引进企业的砝码。

在璧南河畔的得润电子工业园里,2015年入驻的美达电器(以下简称美达)是一家主营汽车电子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业务的外资公司。美达电器的外方副总意大利人Donato Vairo告诉记者,美达投资26亿元在璧山建厂,除了璧山对新能源企业有完善的配套政策,公司还看中了璧山优美的生态环境。Donato Vairo回忆,美达合作伙伴之一法国标致客户代表曾来璧山参观,他们对璧山留下深刻的印象,称赞璧山和欧洲小镇很相似。

重庆凯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成)是一家包装配套生产企业,曾在重庆多地考察,最终选择落户璧山。包装类企业属于高耗水、有排放污染的一类企业,总经理张蓉介绍,凯成的环保理念贯穿始终,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和污染空气均有设备和第三方进行处理。公司还耗资几百万元建成污水处理站,并由第三方将处理后的水进行回收。张蓉告诉记者,凯成选择落户璧山正是看中了璧山的小而美,看中了绿水青山的环境,还有璧山对入驻企业划定的环保等硬指标。张蓉认为,环保“硬杠杠”不是限制而是保障,环保的高门槛把污染企业挡在了外面,这样的环境宜业宜居,更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绿水青山的磁效应无限放大,全球三大主题乐园公司之一的美国六旗集团牵手璧山。该集团出资300亿元打造水生态为主题的山水人文小镇,成为新一轮区域发展引擎。

璧南河畔的入驻企业通过优先打造周边水环境,提升企业地段价值,提高了企业知名度。不少企业主动出资加快城市水环境建设,实现了企业发展和水生态文明建设双赢。

璧山探索出绿水青山转换成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产业发展按下了“快进键”、跑出了“加速度”。关掉了100亿元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换来的却是1000亿元产值的低能耗、低污染企业。


静静的璧南河,碧水长流,见证着璧山近年来的变与不变。变化的是,璧山美景如画卷般延伸;不变的是,璧山人守护青山绿水的初心依旧。

[责任编辑:尹超]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