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数据”让重庆行政审批效率提速

2018-07-20 15:18:18 来源:本网专稿 

推动流程再造

促进审批提速

7月5日,重庆市渝北区仙桃街道黄山村的陈传波,在家里发起了跨区县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许可的申请事项。几乎就在陈传波用鼠标点击确认键的同时,位于重庆市政府办公厅3号楼的全市“互联网+政务服务”指挥中心的电子大屏上弹出了他的申请信息——这意味着,群众或企业只要发起申报,相关信息和流程就进入了监察视线。

如今,无论是重庆市主城区还是相对边远的渝东南、渝东北各地,城乡群众只要在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登录重庆政务服务网办理审批事项。全市实现了应上尽上、全程在线,一网审批、全渝通办的“一条龙”服务。

这一平台成为固化简政放权成果和推进放管结合的重要路径,也是一场从“能办事”向“好办事”演变的质量变革。

近年来,重庆市网上行政审批改革始终循着“清权—核权—配权—减权—晒权”的权力约束线路图渐次铺开。通过发布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权力运行流程图、权力事项登记表4张清单,大刀阔斧地将9300多项市级行政权力精简为3500多项,减少2/3;分12批次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50%以上。

在做好简政放权“减法”的同时,重庆更加注重流程再造,实现整体提速。通过以问题导向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优化企业投资建设工程审批流程为重点,精准对接企业需求,集中推出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20余项改革措施,“全链条”简化投资审批流程,“一站式”提供便民利企服务,合理引导社会资本加快投资,从而使全市行政审批效率提升50%以上。

首先,减事项提效率。重庆对审批事项进行了动态调整,确保精简规范行政审批及中介服务的“政策红利”得到释放。如落实取消“国际科技展览会及其他重大国际科技活动审批”等事项,为全市发展创新驱动发展增添了动力。取消行政审批的同时,相应取消证明材料、推行告知承诺和容缺受理,加强信息共享,多管齐下,提高了审批效率,减轻了群众办事负担。

其次,“串改并”提效率。重庆推行跨部门并联审批,如将原分别办理的“建设工程施工报建”与“施工招标情况备案”“质量安全报监”“缴纳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改为并行办理,协办审批事项的办理时限不超过主流程审批事项的办理时限。如将原由区县初审、再由市级审批的“房地产企业二级资质延期审批”,改为直接由市级部门审批,变“相对人在部门间来回跑腿”为“信息在政府内部自动流转”。

再次,标准化提效率。重庆出台《区县行政许可参考通用目录(2017年版)》,推动形成统一的行政审批事项名称、流程、服务、受理场所、监督评价“五位一体”标准化体系,加快推进行政审批事项、流程和服务等标准化进程,进一步细化审查细则,最大限度制约自由裁量权,加快审批进度,行政审批在法定时限内压缩30%以上。

曾主持过行政审批改革课题的重庆市委党校公共管理学教研部副主任闫建教授认为,这场各级、各部门共同参与的简政放权大行动,恰似利剑出鞘——“刀刃向内”剜去的是权力臃肿的沉疴顽疾,提增的是轻装前进的审批效率。

改革审批机制

减轻企业负担

为从源头上为企业投资建设“清障搭台”,重庆以“政府整体评价”代替“企业分别评价”。逐步将地质灾害、压覆矿产、防雷、地震等可以进行整体性技术审查、评估评价的事项,由政府相关部门或开发区进行区域性整体评价,如无特殊情况,企业根据评价结果进行登记和单独办理相关技术性审查及中介服务事项,减少企业投资报建事项和办事成本。

此外,推行“多规合一”“联合踏勘”工作机制,建立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规划、人口和环境规划以及综合交通、文化旅游、社会事业、综合管线、人防空间等相互融合的“多规合一”信息联动平台,构建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多种规划协调机制。同时,推行按立项用地、规划设计、施工许可各阶段进行“联合踏勘”机制,大幅度减少主管部门对企业的实地检查。

同时,重庆还加强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和收费管理。2017年以来,动态保留97项市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最大限度缩减企业办理行政审批提交的各类中介材料。建立中介机构督促考核制度,加强主管部门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时限、质量等的监管责任,探索建立“网上中介超市”,推行公开承诺比选机制,强化社会监督。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全面实施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及公示制度,取消和停收收费24项。

通过改进政务服务体系,重庆将简政放权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目前已形成一目了然的审批服务体系。

细化梳理审批投资事项审批流程时限、要件、环节等,形成企业投资项目建设工程审批通用流程图,将总时限从改革前的150多个工作日缩减到60个(备案类)~75个(核准类)工作日以内。

制定出台《重庆市优化企业投资审批服务工作实施细则》,将《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以外的工商产业(含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土地供应、规划方案审查和初步设计审查等环节分别再提速1个、4个和5个工作日,企业投资项目行政审批时限由60个工作日压缩到50个工作日。

建立首问负责制。将企业投资建设全流程划分为立项用地、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六大基本环节,明确各环节的首问责任部门,首问部门负责本环节内相关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的统筹推进,督促各协办部门和单位按期办理审批服务事项,通过压实责任,最大限度减少推诿扯皮,为企业投资建设提供“一对一”服务。

完善技术支撑保障服务体系。一方面,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企业投资领域审批事项纳入全市网审平台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线监管平台统一办理,拓展网审平台的缴费、证照打印、信息共享等服务功能。另一方面,依托企业大数据云平台,对企业基本信息按照统一数据标准和规范信息格式归集整理和联网共享,精简市场主体所需提交的审批要件。目前全市283万户法人基础信息全面实现信息共享,公民个人、社会组织、事业单位的基础信息逐步扩大共享范围。

通过采取一系列简政放权措施,降低市场门槛,重庆市场、社会发展活力显著增强。自推动这一改革以来,重庆新设立市场主体151.18万户,其中企业51.35万户,同比分别增长31.76%、51.09%;截至5月底,市场主体总量达到240.54万户,比改革前增长56.23%;民间资本投资比重超过50%,每年实际利用外资在100亿美元以上。

[责任编辑:尹超]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