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四川-中国改革报看四川,四川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成都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5年投501亿

2018-07-17 15:09:34 来源:华西都市报 

   一直以来,成都在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时,坚定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如何继续保持优势?7月12日,成都市召开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全面部署成都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上提出,成都要重点聚焦十个领域打好打赢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也就是要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饮用水水源地问题整治攻坚战、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科学治堵攻坚战、全域增绿攻坚战、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散乱污”整治攻坚战、清洁能源替代攻坚战、环保产业发展攻坚战。

  据成都市环保局局长张军介绍,成都全面打响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通过实施成都“治霾十条”和大气污染防治“650”工程,2017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较2013年增加103天,PM10、PM2.5浓度分别下降41.3%、42.3%,全面完成国家“大气十条”目标任务。下一步,将按照市委“三步走”战略谋划,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力推进环保督察发现问题整改,持续改善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为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提供环保支撑。

  一组数据显示,近五年来,成都市财政对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累计投入501亿元,其中市本级投入253.4亿元,区县级投入247.6亿元。而在今年,成都也安排了污染防治资金5亿元,目前已下达各区(市)县2亿元。

  治霾

  今年上半年优良天数112天

  争取平原城市群八市执行“六统一”

  “成都蓝”在增加。

  日前,独立第三方机构竞争力智库和国家发改委主管的中国信息协会信用专业委员会在京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分析报告2018》中显示,2017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提升前50名中,成都排名27位,“治气”效果进步明显。

  另一边,根据成都市环保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成都市优良天数较基准年(2013年,132天)增加103天,增加幅度位列全国74个重点城市第1位;重污染天数较基准年(2013年,60天)减少38天。今年上半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112天。

  相对于“天帮忙”,在成都的“蓝天保卫战”中,“人努力”的成分更大。

  数据显示,2017年气象条件对PM2.5全年浓度的改善贡献为4%,其中冬季贡献18%,各项减排措施全年的贡献为38.4%,其中冬季贡献为6%。可见,近几年成都市空气质量改善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各项减排措施取得明显进展,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

  “但由于成都市PM10、PM2.5、NO2和O3浓度仍处于较高水平,且NO2和O3污染问题日渐突出,因此,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复杂且艰巨。”该负责人坦言,按照已经制定好的成都“治气”路线图,今年,成都将分阶段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通过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等先进手段,逐步实现大气污染治理精准管控,增强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后劲,为完成2020年空气质量目标任务,确保2030年前空气质量全面达标打下坚实基础。

  从治本上看,成都将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区和产业园区,以总量控制为前置,同步抓好产业门槛准入和落后产能淘汰。在治标上,今年持续深入推进“散乱污”工业企业清理整治和“防反弹”“四大工地”及道路扬尘控制、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源排放监管,重点抓好以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稳定达标排放为主的工业企业整治,同步推进重点工业企业持续减排。

  值得注意的是,科级支撑一直没有缺席。下一步,成都将继续加大对大气污染成因机理的分析投入,组织知名院士在内的技术力量,开展以成都平原城市群为主的盆地大气污染机理及治理课题研究。同时,争取国家支持在成都设立“大气污染防治院士工作站”,加快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空地一体”的生态监测网络体系,为加快实现大气污染防治的科学化、精准化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

  空气无边界,成都平原城市群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也将加强。未来,成都将争取成都平原城市群八市执行“六统一”,实现区域内“一把尺子管理”。

治水

  完成城市建成区53段黑臭水体治理

  “水润天府”胜景逐步呈现

  古往今来,成都就是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的水上城市。锦江、沙河、毗河、南河、江安河、杨柳河、金马河、清水河……河道纵横交错、溪河并流,让这座城市生生不息,充满温润、灵气、生机和活力。

  眼下,随着成都全面启动锦江、沱江、金马河流域水生态治理,全市已先后完成413条中小河渠水环境综合治理、162段黑臭水体综合治理、锦江水生态治理第一阶段任务。随着“成都治水十条”落地见效,8个国省考核断面水质达到考核目标,城乡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水润天府”胜景正在逐步呈现。

  重拳治水的力度不会减弱,记者从成都市水务局获悉,下一步,在流域水生态治理上,将加快推进锦江、沱江、金马河流域水生态治理工作。同时,出台《成都市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补短板工作。值得期待的是,到2019年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后,将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18万吨/日,提标改造规模234万吨/日。

  在工业污染防治上,目前成都市内24个工业园区,除简阳经开区外,都已实现园区污水处理全覆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也在有序推进专项治理工作。

  对于备受关注的黑臭水体综合治理,目前,成都已完成城市建成区53段黑臭水体治理,而按照《成都市城市建成区外243段黑臭水体综合治理2018年工作任务的通知》,今年将完成建成区外120段黑臭水体的治理工作,2019年完成123段。

  从水环境质量趋势预测上看,岷江、沱江流域成都段的水质在持续改善。成都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持续深入推进全流域水生态综合治理,预计能较好完成国家、省地表水水质全年考核目标,各流域水质将得到持续好转。

  一点一滴的改善都会成为市民可感的“绿色福利”。作为金牛区沙河源街道政通路社区党总支书记、社区网管员,梁琴每天都会沿着负责的河段步行,在她的“河长日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次的巡查情况。

  类似梁琴的河长,在成都还有很多。目前,成都市、县、镇、村四级河长已基本到位。联席会议制度、信息通报制度、巡查督办制度等“1+ 10”制度体系已基本完善。锦江流域、沱江流域、金马河流域的“一河一策”及问题、责任、目标、任务“四张清单”已分别印发和签订。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正全力推进智慧水务建设,构建河长信息平台。据介绍,成都依托“互联网+”模式,开设门户网站,将河湖数据、河长档案、巡河信息、管理制度等情况纳入信息管理平台,实行“一键化”管理。

  治堵

  汽车保有量超470万辆

  将实施20处传统堵点改造

  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成都全市新上牌汽车27万辆,汽车保有量超过470万辆,加之在建地铁里程超过400公里,占道施工折减道路资源近20%的巨大压力下,确保了成都交通拥堵指数同比下降9.15%,在全国主要城市中拥堵排名降至30位以后。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成都已有序推进一环路、三环路、绕城高速扩能改造,基本形成“五环二十射”高快速路网,加快建设熊猫绿道主体工程和慢行交通示范片区,完成小街区加密成网100公里,打通“断头路”49条,完成6个“双待模式”路口改造,城市核心区路网密度为8.02公里/平方公里,位居全国36个大城市第3位。

  如何让成都的拥堵指数继续降低?记者了解到,今年下半年成都将实施科学治堵“三优化三提升”六大行动,实现全市建成区、景区、商圈、医院等区域交通环境明显改善,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210公里,建成绿道160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超过40%,中心城区路网年均高峰交通拥堵指数不超过1.70。

  譬如,推进一环路综合整治工程,完成三环路等5个高快速路的扩能改造工作,加快“东进”骨干网络建设,打通40条“断头路”,完成中心城区小街区街巷加密200公里和10000座井盖病害治理,排查整治市区两级交通堵点100处,实施20处传统堵点“短平快”工程改造。同时,利用公园、绿地、广场、学校、市政设施等公共地下空间建设公共停车场,推动“成都市智慧停车公众服务平台”投入试运营,推广“互联网+停车”。

  在交通承载提升上,力争开通运营地铁3号线二期,年内实现轨道交通日均载客量350万乘次;开通运营成蒲铁路,全市境内铁路公交化运营里程达200公里。新增公交专用道160公里,开通运营凤凰山高架快速公交;新增公交线路10条以上,推出延时线路和特色线路20条以上,开通20个行政村通客车。此外,开工建设熊猫绿道102公里、锦城绿道34公里、13个慢行交通示范区;科学投放、合理布设共享单车,实现共享单车与公交地铁“双零换乘”。

  增绿

  今年实施全域增绿项目820个

  建成龙泉山森林公园40公里环山大道

  今年,成都计划实施全域增绿项目总数820个。截至6月底,已启动项目733个,其中前期工作阶段76个,方案编制阶段118个,项目实施阶段214个,已完工项目325个。

  在公园增绿上,启动2万平米以上的公园建设8个;新改扩建小游园、微绿地及1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绿地119个;重点历史名园保护提升10个,创建省重点公园2个。在城市道路增绿上,启动行道树增量提质138条,已完成92条,完成里程68.66公里。在立体绿化增绿上,启动拆墙透绿、围墙增绿或绿化景观提升项目65处,新增立体绿化面积12.38万平方米。在增花添彩上,实施“花重锦官”点位建设42个,已完工点位25个。启动芙蓉栽植点位建设26个,完成芙蓉栽植5.8万株。启动花园式特色街区建设打造29个,已完成2个。

  在天府绿道增绿上,目前已启动城区级和社区级绿道建设1256.55公里;启动龙泉山森林绿道建设230.2公里;完成龙泉山森林步道、康养步道建设22.8公里。在生态廊道增绿上,实施成彭高速扩容公路绿化;开展金简黄、成洛简绿化工程方案设计;继续推进门户区域景观优化提升及建设。在滨水增绿上,启动水网水系滨水生态绿化建设194.78万平方米,已完成5.62万平方米。在龙泉山和龙门山植被增绿上,已完成人工造林1.39万亩、森林质量提升5.9万亩;实施云顶山森林公园建设,启动森林康养基地建设0.13万亩。在社区增绿上,实施背街小巷绿化“靓池、松绑、美冠”119条,已完成82条38.08公里;启动市级园林式居住小区创建35个,园林式单位创建22个;启动绿色家园特色村建设3个,新农村绿色家园建设30个。

  下半年,成都将严格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梳理中心城区公共绿地和开敞空间,通过“规划建绿”“拆违增绿”“拆墙透绿”、棚户区改造和城市环境治理,增加公园、小游园、微绿地,补齐公园绿地“短板”,促进中心城区绿地分布逐步均衡。

  同时,加快研究制定城市森林公园保护建设指导性意见,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体制。分区明确增绿地块、落实增绿坐标、跟踪增绿进度,按时序实施“增绿增景”,大规模绿化美化龙泉山。值得关注的是,今年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将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形成丹景台景区核心区,建成环山大道40公里、森林绿道200公里。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殷航 杜江茜


[责任编辑:]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