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党建引领社区治理

​ —— 解读“晋江经验”传承发展的“青阳样本”
2018-07-12 09:57:30 来源:本网专稿 

□ 中国改革报记者 王岩

1986年,成立集体所有“青阳工贸总公司”;1992年,设立“青阳经联社”;2008年,启动集体资产股份改制;2017年,获得福建省首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证明书……

青阳街道阳光社区位于福建省晋江市,这里曾经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乡村。改革开放以来,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走出一条“阳光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发展路子。如今,在这片总面积仅0.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社区集体年收入超过2500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3万元,成为“晋江经验”传承发展的生动案例。

从“分田”到“统营”

集体经济起步

时间拨回1982年,当时的青阳村在分田到户的大潮下,将全村385亩土地分配给432户村民。“村民大部分将土地用于种植蔬菜,小部分用作临时搭盖、开办小加工厂,收入有所增加,但土地溢价增值严重缺失,村财政收入几乎为零。”青阳街道阳光社区党支部书记王金聪回忆说。

1986年,阳光社区注册成立集体所有制企业“青阳工贸总公司”,进行物业投资、资本运作,就此创造了晋江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企业运作模式。当年投建的第一个项目——南苑旅社,为阳光社区赢得了发展集体经济的“第一桶金”。

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青阳村党支部发现,“土地批租”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工贸。1992年,经反复酝酿后,在保证所有权、承包权不变的前提下,青阳村将分出去的土地重新收回,并设立“青阳经联社”统一经营。“当时通过基建、租赁、入股和开发四方面进行经营,那个时候没有什么可以参考借鉴的经验、做法,全靠自己去想象,去规划。”王金聪坦言。

从“农村”到“社区”

城建商贸提速

1992年,晋江撤县建市,借着这股东风,青阳村启动旧区改造及路网建设,打通市中心连接晋江经济重镇陈埭镇的重要道路——阳光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阳光路商业街”,这为之后发展出的“房东经济”奠定了基础。2004年12月,青阳村改制为阳光社区,率先实现了从“农村”到“社区”的转型。

“1992年到2004年是青阳村大力推进项目建设的阶段,从阳光路、沿街店铺,到爱乐酒店、阳光百货、阳光时代广场,一个个项目完成建设。但从2006年开始,随着社区集体经济实现盈利,居民的收入分配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正如王金聪所言,在经历多年快速发展后,集体经济如何运作等问题,迫切地摆在了阳光社区“两委”班子面前。“一方面,阳光社区集体经济形成时间较早,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逐渐衍变成为一种多元化的经济体制。另一方面,社区人口不断膨胀,加上户籍制度改革等因素,外来落户人口逐年增多,人口构成复杂化,原村集体经济所沿用的分配模式逐渐暴露出弊端,成为影响社区稳定的重要因素。”

从“传统”到“现代”

社区改制扩容

为更好地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2008年,阳光社区正式启动原村集体资产股份改制工作,在晋江率先展开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启村经分离。

据王金聪介绍,经过长达三年的征求意见和酝酿讨论,2011年11月,社区党组织召开户代表会议通过表决,决定以静态股权管理方式解决“分蛋糕”问题,同时解决“土地招工”等历史遗留问题。“2013年,我们启动债权债务、流动资产以及固定资产清查,为股份制改革奠定了基础。”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民加快向市民转变,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阳光社区的快速发展,也引来了流动人口剧增、社会群体复杂等问题,给社区治理带来新的考验。

对此,阳光社区构建了“一个中心七个网络”的网格化管理机制。“以社区区域化分界线为基础作为一级网格,依据户籍人口、居民区楼、公司企业等划分为7个二级网格,共配备76名网格联系员,依托晋江市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平台实行社会服务管理,真正形成‘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王金聪介绍说。

从“粗放”到“品质”

党建引领发展

从1990年初到社区,王金聪在这里一待就是28年。回顾阳光社区的发展经历,他认为创新社区治理,核心在于坚持党建的引领。“改革开放以来,阳光社区从一个不起眼的城区乡村蜕变成一个现代化的城市社区,得益于社区党组织始终坚持以阳光党建引领治理创新,促进社区经济社会转型提升,形成富有‘阳光’特质的发展经验,成功打造出晋江市区最繁华、最具活力的发展商圈。”

据王金聪介绍,2012年,阳光社区成立晋江首个社区党委,通过组织党员开展一系列学习和活动,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此外,社区还开展了义工和志愿活动,开办“四点钟”学校,解决了群众一些实际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青阳街道更加突出党的全面建设,重点解决城市党建延伸到社区“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居民幸福感得到持续提升。

2017年,晋江市委部署在青阳率先开展城市基层党建试点工作。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青阳通过城市基层党建,把城市管理职能部门、街道社区、驻区单位、各个行业和各个领域党组织的力量统筹整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凝聚城市建设治理的正能量。“比如,通过建立城市基层党建联席会议制度,由挂钩市领导担任指导员、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会议召集人,邀请驻街各相关单位党组织共同研究解决辖区市政管理、民生项目问题,真正发挥党组织联合的优势。”王金聪说。

[责任编辑:尹超]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