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四川-中国改革报看四川,四川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主干”成都应该如何担当使命?

2018-07-09 11:03:52 来源:成都商报 

一岗双责

 

成都在四川“一干多支”发展战略中发挥“一干”作用,具备引领、带动和辐射三大功能;在T型经济带建设和西部大开发国家战略中,肩负国家使命,代表国家形象,体现国家意志,引领区域发展,必须高水平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在这两个指标体系中,成都任务光荣艰巨,任重道远,但它们不是串行关系,必须并行甚至复合前行。

 

辐射带动

 

以成都为起点,在现有交通规划基础上高水平谋划大运力高铁、航空、公路、水路等立体智慧交通体系。要打破思维禁锢,处理好交通建设与耕地保护红线的关系;有条件的地方取消限速或提高限速标准,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道路管控,提升互联互通水平,提高服务能级。

 

融合发展

 

成都与市州(城市)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无论从产业协作还是经济互动,成都从来不可能独善其身,要进一步加快推进成都平原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战略。要加强区域之间的联合互动,培育利益共享产业链,搭建人才协同交流平台,加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整合区域创新资源,做好与兄弟市州(城市)的产业互补、经济互动的高水平合作与交流。

 

日前召开的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作出了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的战略部署。

 

这一战略部署,不仅在四川区域发展历史上首次将成都定位为“主干”,前所未有地突出了成都在四川发展全局中的龙头地位和关键作用,更是前所未有地赋予了成都在世界城市体系中参与合作竞争的责任和使命。

 

四川为什么要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作为“主干”的成都,如何担负起这一使命?近日,长期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总裁(CEO)汤继强接受了成都商报记者的专访,就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干多支” 充分发挥成都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成都商报:目前四川经济发展从空间格局上而言,处于什么样的现状?“一干多支”的提出有什么背景?

 

汤继强:四川近年来其国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工业产业和城镇建设均取得了瞩目成绩。四川省“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双核五带”和“一极一轴一区块”的战略空间格局,这也造就了成都平原城市群的优先发展。随着“多点多极支撑发展”等战略的实施,四川省市州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17年,凉山、内江、自贡、眉山、广安、攀枝花、遂宁、资阳等8个市州进入“千亿俱乐部”,泸州、达州和乐山进入“1500亿俱乐部”,德阳、宜宾、南充接近2000亿元。除成都经济总量达到1.39万亿外,第二名的绵阳经济总量2074亿元,不到成都的六分之一。这表明,四川经济发展“多点”基本形成,“多极”并未显现,不平衡的现实还是非常突出。

 

成都商报:省委全会提出构建“一干多支”的发展格局,其中“一干”就是支持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充分发挥成都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多支”是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板块,推动其竞相发展。形成这样的发展格局,对四川而言有何重要意义?

 

汤继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重心由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内陆区域渐次过渡,并在成渝以及西部内陆形成了“T型经济带”,推进了西部经济一体化和国内外经济高频互动,增强了中国经济的回旋空间和能力,对推动经济社会均衡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考虑到T型经济带内城市GDP增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及京津冀经济疲软态势和GDP的“水分”被挤出来,T型经济带有望率先对京津冀经济圈实现“量”上的超越,成为中国经济新的“第三极”。

 

但国内外实践表明,像四川这样的大省,只有成都一个中心城市“独木不成林”,必须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四川综合考虑到自然条件、发展基础、经济地理等因素,结合主体功能区划分来总体布局,按照经济发展规律和差异化发展要求,提出在成都周边和川东北、川南打造几个城市群,培育几个具有区域带动力的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形成“一干多支”的发展格局。

 

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增强区域之间的黏合

 

成都商报:要发挥好“主干”作用,成都有什么优势?在哪些方面还有差距?

 

汤继强:作为四川省省会,成都在四川“一干多支”发展战略中发挥“一干”作用,具备引领、带动和辐射三大功能;在T型经济带建设和西部大开发国家战略中,肩负国家使命,代表国家形象,体现国家意志,引领区域发展,必须高水平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在这两个指标体系中,成都任务光荣艰巨,任重道远,但它们不是串行关系,必须并行甚至复合前行。简言之,成都肩上“一岗双责”。

 

成都虽然在省内首位城市地位凸显,但从区域带动和国际竞争力角度分析,成都综合竞争力、枢纽辐射力、极核影响力、开放带动力还有差距。无论从省域竞争还是西部大开发格局演变,无论从“一干多支”战略需要还是T型经济带建设,成都均需要站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大力推动产业协作资源共享均衡发展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

 

成都商报:要增强成都“一干”的强辐射带动作用,那么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成都与其他区域之间的黏合,是其中重要一环。具体而言,要如何站在新高度,重新谋划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汤继强:交通基础设施是发挥辐射作用的先决条件,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在交通基础设施条件较优越区域容易形成产业经济聚集,该区域经济活动通过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传导到整个大区域交通干线上,通过交通干线传送作用,实现区域内外间的产业经济联系,并逐渐形成了一条沿交通干线分布的带状产业经济区域。

 

从成都出发高速公路可达各州市,四川开通的高速路总长已达6820公里。成都与绵阳、德阳、眉山、乐山、遂宁、资阳均有高铁或动车组开通。但事实上,四川和成都的交通能力还落后于东部地区和发达国家,这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以成都为起点,在现有交通规划基础上高水平谋划大运力高铁、航空、公路、水路等立体智慧交通体系。要打破思维禁锢,处理好交通建设与耕地保护红线的关系;有条件的地方取消限速或提高限速标准,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道路管控,提升互联互通水平,提高服务能级。

 

成都产业布局要向世界产业前沿、国家发展重点靠拢

 

成都商报:增强区域之间的协调和联动,推进融合发展,不仅要重塑产业地理,还要加快现代经济体系建设。从产业和经济角度出发,成都又该如何发挥好“一干”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汤继强:要发挥“主干”的引领带动作用,首先必须树立全局思维和全域理念,遵循区域发展规律,深化区域协同、协调、城乡融合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重塑产业经济地理。

 

成都与市州(城市)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无论从产业协作还是经济互动,成都从来不可能独善其身,要进一步加快推进成都平原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战略。要加强区域之间的联合互动,培育利益共享产业链,搭建人才协同交流平台,加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整合区域创新资源,做好与兄弟市州(城市)的产业互补、经济互动的高水平合作与交流。

 

要加快现代经济体系建设,促进经济集约集群发展。集约集群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普遍规律。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系统加快全面改革创新,调整产业结构,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大力发展新经济,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能。

 

以成都为核心,以“一干多支”和T型经济带建设为架构,构建区域现代经济体系。通过产业的集约集群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经济密度和促进整个带内人口的快速集中。人口集中可以催生聚集经济,包括服务业、知识经济和新经济。科技发展、智慧城市很好缓解甚至破解了人口高度聚集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大城市通病。

 

成都商报:此次省委全会提出,四川坚定以全面创新改革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那么就成都而言,作为“主干”应该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

 

汤继强: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上说,科技创新成为时代主题,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十大产业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所以成都应该在产业布局与升级上要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高端切入全国和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和创新链。成都的产业布局需要向世界产业前沿、国家发展重点靠拢。要消除要素和产品流动障碍,构筑一体化共同市场,避免经济带内部趋同发展、恶性竞争。对于传统产业,要进行智能化、绿色化的升级,做到高质量发展。此外,要大力发展新经济,积极抢抓新经济发展的窗口期、机遇期。

 

而在高品质生活城市的打造上,成都已经做出了诸多值得点赞的实践。比如,提出把天府文化体现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着力构建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大美城市形态,建设森林公园和绿道体系,构建林湖交汇的蓝绿交织生态体系,塑造“开窗见田、推门见绿”的公园城市新形象。充分体现城市的生态价值,实现绿色、生态、全面可持续发展,这是打造高品质生活城市的基础。


[责任编辑:]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