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国民经济运行继续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指标并未显示受到外部不良影响;根据我国实际需要扩大进口有重要意义;只要把内需文章做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没有问题
□ 中国改革报记者 徐赟
6月14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介绍5月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进入第二季度以来,国际环境动态调整频繁,我国国内改革开放也不断深入推进。在此内外部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态势更为国内外关注。
毛盛勇介绍说,总的来看,5月国民经济运行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呈现工业稳定增长、需求结构优化、经济效益提高、就业物价平稳、动能加快转换五个特点。从发布的数据来看,这些特点均有充分的数据支撑。而在这些数据当中,变动较为显著的是,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有所放缓,进出口数据由上月的“进口增速加快”变为“贸易顺差收窄”,这与近期国内外情况变化有关。
就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性有所增加这一现象,毛盛勇表示,指标运行还看不出有其他外在冲击的影响,外部环境保持比较稳定的状态是大概率事件。即使外部有一些风吹草动,只要把内需文章做好,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是没有问题的。“中国经济下半年有条件保持较好增长态势,我对全年实现6.5%左右的增长充满信心。”
经济总体稳中向好
正如人们体检一样,首先要对身体基础数据指标有全面了解,对机体健康状态先形成一个总体判断。
5月的宏观指标显示,工业生产平稳,服务业较快发展。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8%,增速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月加快0.3个百分点。
消费需求持续升级,制造业投资增长加快。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359亿元,同比增长8.5%,增速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
就业形势继续向好,居民消费价格平稳。5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8%,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8%,涨幅与上月持平。
进出口增速加快,贸易顺差收窄。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1565亿元,比上月收窄232亿元。
结构性去产能工作有序开展。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蓬勃发展。此类数据一直保持高位增长。
企业效益改善,发展预期向好。1月~4月,全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5.0%。综合PMI产出指数、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分别升至年内高点和2017年10月以来最高点,表明发展预期向好。
总的来看,5月,国民经济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发展态势,生产需求基本平稳,就业持续向好,物价涨势温和,供求结构和企业效益不断改善。
重在做好内需文章
记者注意到,5月,进口数据变化较为显著,且进出口情况表述发生变化,由“进口增速加快”进一步变为“贸易顺差收窄”。
具体数据来看,4月,出口增速由降转升,由3月的下降9.8%转为增长3.7%。与此同时,进口增速比3月加快5.7个百分点,增长至11.6%。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1828亿元。5月,进口11,848亿元,增长15.6%,比上月加快4.0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1565亿元,比上月收窄232亿元。
针对扩大进口是否会对我国经济产生下行压力的疑问,毛盛勇表示,根据我国实际发展需要扩大进口有重要意义。“根据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加大产品进口,包括能源产品、农产品和一些高技术产品的进口,有利于适应我国消费升级大势,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迈向高水平。”
毛盛勇表示,从经济增长角度来看,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净出口,假如投资、消费、出口都不变,增加进口就会使净出口减少,拉低经济增长。但实际上,经济体系是一个循环系统,各个经济指标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高度相关的。增加进口可能带动国内消费和投资的增加,也可能带来投资增加扩大产能,还可能推动出口增加。因此,扩大进口并不一定会下拉经济增长。
更重要的是,近几年内需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17年经济增长内需贡献超过90%,今年一季度内需贡献更高。内需中消费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明显。“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消费规模扩大、消费结构升级、消费贡献提升是必然趋势。即使外部有一些风吹草动,只要把内需文章做好,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是没有问题的。”毛盛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