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中的文化担当

2018-06-12 15:36:24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在传统意义上,乡村不仅是一个生产的场所,更是生活的理想区域。阡陌、良田、屋舍、耕作、吟诗作赋……这些美好场景传达的是恬淡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因此,乡村振兴的终极目标不仅是乡村经济水平的提升,更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未来的乡村承载着桃源之梦的生活方式,是农耕文明的回归,是现代版的“田园中国梦”。

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乡村振兴不仅是未来30年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更关乎亿万人的乡居生活理想。作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核心,县域乡村振兴更是乡村振兴落地运营的关键。

在当下的乡村振兴大浪潮中,如何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落实乡村振兴?如何解决一二三产业融合问题?如何实现乡村产业、乡村居民和乡村生活的统筹发展?文化在乡村振兴中将会担当何种角色?近日,在北京举办的“首届县域乡村振兴战略高峰论坛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与实施》图书首发仪式”活动中,农业农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和国开金融公司等机构的相关负责人与专家,就乡村振兴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农村一二三产业如何融合发展

与会专家们表示,首先要认识到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也是增强乡村吸引力、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大方向。产业振兴既要高质量发展,又要兴村富民;要规划先行,制定一村一策,防止千村一面、一哄而上;要政策跟进,在公共资源要素领域重塑城乡关系,探索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要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带头作用,把握“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重大机遇。

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原农业部副部长、中国绿色食品协会会长陈晓华指出,在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有五方面问题需要深入关注。

第一,要从区域主导产业入手,推进产业融合。由于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不一样,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优势主导产业。主导产业实现产业融合,对做强做大农业和农村经济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要根据产业类型来延伸产业链。花卉、苗木、林果和茶叶等产品的产业融合可以直接从一产延伸到三产,但对于畜牧业、养殖业来说,现阶段主要通过推动一产和二产去衔接。产业链延伸不能千篇一律,要一个产业一个产业、一个产品一个产品的研究。

第三,要尊重农民意愿,选择利益连接方式。推动产业融合的根本目的是让农民能够分享产品增值收益。目前,各地探索了很多不同形式的农民利益连接方式,如订单农业、保底加分红、股份合作等,“到底哪种形式比较好,完全要由农民来选择”。

第四,既要讲产业之间的融合,也要遵循分工分业的规律。要发挥各地主体在各个环节的优势,形成一种最佳的组合。

第五,整合要素资源,打造融合平台。目前各方面在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上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从基层了解的情况来看,现在各种名号比较多,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资源整合平台。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名誉会长张晓山认为,重塑城乡关系,城乡要素的相互流动,必然导致农村土地产权格局发生变化。同时,资本下乡是一把双刃剑。乡村发展不能成为新的“圈地热”,不能简单成为资本的延伸,要改变资源配置,要利益相对均衡,让农民群众合法合理分享乡村振兴成果。

“稻田+文创”提升价值链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新形势下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拓展农业功能、培育农村新增长点的重要举措。

农业农村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张天佐表示,发展乡村产业应坚持4个基本原则:第一,必须充分发挥农村的比较优势,承载乡村的价值,而不能简单地移植城市的二三产业;第二,必须扎根农村,能够广泛带动农民群众参与;第三,必须坚持创新驱动,释放要素聚集的效益,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和生命力;第四,必须秉持开放共享的理念,实现城乡产业双向借力,联动发展。

“稻田+”产业模式,正是一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稻田经济的创新模式,这是北京田园绿维科技有限公司提出的创新IP之一。

2016年9月,北京绿维文旅控股集团的农业生态学博士明星霖在四川开江调研时,发现开江稻田资源、农业生产灌溉水源丰富且有保障,但是农民种水稻的纯收入较低,大部分稻田只种大春一季,从每年9月至第二年3月土地荒废大半年,稻田利用率低,每亩仅有纯利润200元左右,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很低。该现象在全国稻田产业区普遍存在。

为此,北京绿维文旅控股集团以开江为模版,进行稻田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研究,提出了“稻田+”的产业发展模式。“以往,这里的农民种水稻担心经济效益低,改种经济作物又难以保证粮食生产。现在,田园综合体中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共享农庄发展模式、产业效益单元发展模式等初步成形,养生文化、美食文化等体验走廊,阳光厨房、田园餐厅等已初步建成。”明星霖介绍,“我们按照生态学原理,将稻田像绣花一样用网子隔离成一个个单元,使之成为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然后将水稻与大闸蟹、龙虾、青蛙以及各种鱼类种养其间,使单产效益能突破1.5万元,然后再通过植入‘稻田+’文化元素,做活乡村旅游,并不断复制扩展。”

为了推动当地乡村旅游,明星霖“充分讲好农业故事”,利用各个农庄边沿的狭窄空地,修建骑游道,将二十四节气等农业文化元素植入其中,随着骑游道的延伸打造养生文化体验长廊、美食文化体验长廊、农产品手工作坊。

“新乡村生活方式”

如何在市县级行政区域,有效开展乡村振兴战略行动,是乡村振兴落地运营的关键。在当天的高峰论坛上,《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与实施》首次发布,这是一部聚焦于县域乡村振兴规划及落地实施的专著。书中既有政策解读,也有规划方法和经典案例的展示。

该书的著作牵头人,北京绿维文旅城乡规划设计院院长、北京绿维文旅控股集团董事长林峰表示,乡村振兴的本质内涵,就是乡村现代化,是乡村社会经济的全面重构。乡村不等于农村,乡村产业不等于农业,乡村居民不等于农民。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就是乡村现代化模式与路径的选择。乡村振兴是产业融合与产居融合引导下的就地城镇化推进过程,构建承载着桃源之梦的城乡人民共享的“新乡村生活方式”。

这一战略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土地政策、教育政策、医疗政策等国家宏观政策层面的支持,需要政府在管理、要素释放、财税金融体制上的支持,还需要乡村在现代化体系、规划架构、管理体系等方面的创新,也需要每个乡村振兴参与者在理论上的探讨和行动上的奋进。书中还提到了5种创新的产品模式,包括田园综合体、创新性田园城市、慢村、共享农庄、市民农庄等,以项目引导,通过招商引资和投融资的方式,为乡村振兴的落地提供具体的方法和支撑。

(记者李琤)

[责任编辑:尹超]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