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街少城逸生活为主题的创意美食巷,突出安逸、悠闲的氛围;奎星楼街少城创生活为主题的成都创意文化聚落第一街,突出创新、活力的氛围;小通巷少城雅生活为主题的最婉约文艺小巷,突出文艺小巷雅致的氛围;泡桐树街少城漫生活为主题的情调小巷,突出浪漫、淡雅的氛围……不仅在硬件上焕然一新,在社区公共服务和产业形态等软件上青羊也着力对少城片区进行了提档升级。
小酒馆、特色餐饮、茶艺、精品民宿……记者在宽窄巷子周边的6条小街巷走了一圈,发现了很多深受年轻人和游客欢迎的“网红店”,不少年轻人甚至专门到巷子里拍照发朋友圈“打卡”。
记者沿着改造后的泡桐树街走了一圈,发现街道比以前更干净了,前几个月街头巷尾的绿网脚手架基本拆除完毕,外立面焕然一新,灰色、白色为主的墙壁,与老少城厚重优雅的文化氛围更加契合。旁边奎星楼街、小通巷、栅子街、吉祥街、支矶石街等多条街巷都纷纷变得更加“文艺范儿”。
据介绍,从去年开始,青羊区投入大量资源,围绕少城国际文创硅谷整体功能定位,对支矶石街、泡桐树街、实业街、小通巷栅子街、奎星楼街、吉祥街6条街道进行了整体打造,通过建筑风貌提升打造、公共空间品质倍增、增花添彩生态赋能、绿道建设通学优先、传承文化彰显特色、社区营造邻里互助、业态优化产业迭代等7大工作策略,积极打造彰显“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的新型历史文化街区,目前已初见成效。
“我们希望把宽窄巷子每年2000万人次的游客流量引到周边的街巷和载体中来,产生新的‘后街经济’,打造文娱游购创一站式体验的多元场景特色街区。”少城街道党工委书记何媛说,在业态穿插的同时,每条街巷赋予一定特色主题,形成有联系的1个“少城生活”+6个特色主题+N个特色品牌亮点的体系,实现“少城国际文创硅谷”文创产业形态的整体提升。
文创+科技热潮涌动
加速少城国际文创硅谷建设
成都市中心城区之一的青羊区,因南宋诗人陆游《梅花绝句》中的“青羊宫”而得名。青羊底蕴之深,无论是3000多年前辉煌的金沙遗址,还是现已成为“城市会客厅”的宽窄巷子,无不彰显“千年蜀都•文博青羊”的文化品格。如今,这座“千年蜀都”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我们每天要接待10到15组前来拜访参观的意向团队,其中有绝大部分都是与文创相关的项目。”路演区、会议室、洽谈区……这几天,负责园区内多栋楼宇运营的WE+酷窝联合办公空间城市总经理乔瑞已经数不清来回跑了多少趟。
WE+联合办公空间由上实集团与美国柯罗尼资本共同出资成立,目前已在美国、芬兰、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11个国家和地区布局,累积入驻团队数量超过800个,主要集中在文化传媒、互联网+、金融服务等行业。
“我们有移动工位、独立工作室,也有定制化空间和整层空间,可以接待从两个人到七八十人的创业团队。”乔瑞表示,普通的联合办公空间项目一般在2000到4000平方米,而作为WE+入驻成都的第一站,约1.2万平方米的少城视井空间是该公司目前在全球体量最大的一个项目。
同样忙着勘察场地安排施工的荣宝斋咖啡书屋总经理韩晓东表示:“成都是发展文创产业最好的城市之一,这里资源富集、市场活跃。少城位于成都核心区域,交通便利、配套齐全,非常符合我们企业的市场需求。”
与少城视井文创产业园遥遥相望,同样位于少城国际文创硅谷集聚区的明堂二期创投园也已悄然投入运营。记者了解到,明堂二期新增加了路演大厅、livehouse等公共区域,并与多家知名投资机构展开合作,为文创融资搭建平台。历经多年发展,位于奎星楼街的明堂创意工作区不仅每年聚集、孵化200多个项目,还以非常和谐的方式传播弘扬天府文化、举办各种艺术节文化活动、以文化推动“社区营造”——居民和文化产业长期同处一街,将文化惠民做到了实处。
随着少城视井文创产业园内众多企业陆续入驻,以及明堂二期开业投运,文创设计、影音动漫、文博旅游、文化影视传媒、文艺演出等文创企业正在该区域加速聚,成为青羊区打造文博创意生态圈,建设少城国际文创硅谷的重要支撑。目前,集聚区已初步形成文创孵化、文创名人工作室、文创金融、文博会展、文创学院和文创休闲等“六大核心功能”,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