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王泽勇报道)5月9日,在第二个“中国品牌日”即将到来之际,四川省农业厅召开新闻通气会,专题通报了全省农业品牌发展情况。旨在进一步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着力抓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工作,推动四川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强决心。
去年以来,四川各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不能丢”的殷殷重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有关品牌建设的决策部署,下决心、出重拳,统筹推动农业品牌化战略实施,初步形成了万千企业争创品牌、特色产业竞相发展、千万农民增收致富的生动局面。
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省农业厅一级巡视员涂建华在新闻通气会上说,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作出了“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重要部署,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意见》,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现场会,制定四川知名农产品品牌创建行动方案和农产品品牌建设“五大工程”实施方案,为农业品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营造了农业品牌发展的良好环境。各市(州)纷纷落实品牌建设工作的政策保障,成都、遂宁、广元、攀枝花、广安等市(州)政府出台了加强农业品牌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成立了以市领导为组长的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品牌建设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协调指导。
涂建华说,各地立足资源禀赋,围绕川茶、川菜、川猪、川果、川药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加大品牌创建工作力度,将产业优势转换为品牌优势。在川菜产业上,“四川泡菜”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川果产业上,“苍溪猕猴桃”、“安岳柠檬”、“会理石榴”、“攀枝花芒果”、“丹棱桔橙”等品牌深受消费者喜爱。在川茶产业上,“天府龙芽”、“竹叶青”等茶叶品牌不断响亮国内外,“蒙顶山茶”被评为“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宜宾早茶”被授予“中国茶叶优秀区域公用品牌”。在川猪产业上,“川藏黑猪”等品牌享誉全国。在川药产业上,川芎、川麦冬等品牌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品牌发展带动蔬菜、水果、畜牧、渔业等1800余万亩产业基地、3200多个贫困村、35万余户贫困户、130余万人实现人均增收650元。
全面实施农产品品牌建设“孵化、提升、创新、整合、信息”五大工程,全省认定“三品一标”累计达到5142个,数量居全国第二、西部第一;培育了天府龙芽、四川泡菜、大凉山、天府源、广元七绝、华蓥山、遂宁鲜、甜城味、蜀道、阳光米易等40余个区域公用品牌;提升了通威、新希望、竹叶青、郫县豆瓣、黄老五等一大批企业品牌;形成了中药材天地网、天虎云商、麦味网、鱼网天下等10余个专业化、本土化农业电商品牌。新型经营主体申报创建中国著名商标、中国质量奖、四川省著名商标、四川省质量奖、四川名牌等近1000余件(个)。
当前,全省农业品牌建设围绕“线上线下”两个平台、“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实施“互联网+”四川品牌农产品行动,支持品牌主体自主建立电商平台,积极对接淘宝、天猫、京东等知名电商平台,创新品牌农产品网上营销;实施整省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在全省3.7万个行政村建成益农信息社,全面打通品牌农产品网络营销和农村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举办茶博会、菜博会、农博会等活动,组织省内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参加国内外知名农业会展近30场次,实现展会营销促销“川”字号品牌农产品超过460亿元。省农业厅向社会公开推介了四川十大优秀区域公用品牌和50个优质品牌农产品,成功举办了贫困地区品牌农产品展示暨厅、市(州)长农产品品牌推介活动,加大品牌农产品带动产业扶贫、精准脱贫先进典型的引导宣传,品牌助贫效果明显。
今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涂建华表示,品牌化既是四川现代农业发展必须加快补齐的短板和弱项,又是推进四川向农业强省跨越必须抉择的发展方向和路径。为此,四川将进一步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坚持“乡村振兴、品牌先行”工作思路,不忘初心、久久为功,大力实施品牌强农战略,深入开展“五大工程”建设,持续擦亮四川农业金字招牌。
新闻通气会上,来自遂宁市农业局、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成都龙泉驿区十陵禽业合作社相关负责人就农产品品牌建设作了交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