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汤坚父子:驰骋在纺机王国的两匹黑马

2018-05-09 11:05:52 来源:本网专稿 

苏中腹地兴化,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等世界知名文豪和书画家均诞生于此。兴化文化积淀深厚,人才辈出。有历史资料记载,自南宋咸淳至清末光绪,有262人中举,93人中进士,1人中状元,全国罕见。我们文中所说的汤氏父子就是地地道道的兴化人。父亲汤坚,从一台机床起步,20多年来,从生产“国标”1332型槽筒式络筒机,到自主研发生产TS008型高速络筒机,产品覆盖纺纱、印染、制线,针织等纺织的各个领域,将纱线络筒机做成全国乃至全球最专业、规模领先的制造商。其子汤月波,也从一个追梦少年,历经沉沦,最终成长为一位营销领将,父子俩凭借敢拼敢闯、敢为人先的精神,脚踏实地的干劲,成为了纺织机械行业里的翘楚,生产的汤氏纺机远销海内外。

父亲:汤坚

上世纪90年代初,时年29岁的大垛镇吴扬村青年汤坚筹款1.2万元,购买了一台了机床,在兴化实验小学校办厂租了半间教室大小的厂房,替兴化齿轮厂加工齿轮毛胚。一枚毛坯件只有一毛多钱加工费。如此5年,汤坚作坊里的机床也由一台增加到2台。可是,后来厂里给他的加工业务渐渐少了。吃不饱且加工费低,汤坚便另寻他路,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嗅到生产纱线络筒机的信息。1996年底,汤坚启动络筒机配件生产。一台“国标”络筒机的零部件,可装满一辆6吨的卡车,兴化纺机厂900人,围绕络筒机生产,汤坚单枪匹马异想天开!面对亲友的劝阻,汤坚咬牙坚持。

当时个体生产纺机在全国绝无仅有。汤坚的生产遭到了当地纺机厂的封锁,厂方拒绝供给任何配件,市场上也无法买到。汤坚带着八个伙伴就自己造零件,上千个零部件,每一个都经过车、磨、刨、铣。历经千辛万苦,历时三年,除两台电机外,所有零部件终于全部生产出来。渐渐地,汤坚走上了专业化生产纱线络筒机的路子。

2001年11月,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一时间,国内纺织业风声水起,纺织机械求大于供。兴化当地冒出了18个生产厂家,生产配件的上百家。由于生产方各家相互倾轧,大打价格战,导致无利可言。此间,国营集体生产络筒机的工厂、车间纷纷倒闭。   

2009年6月,汤坚来到纺织高地的江南考察,发现了一台与“国标”迥异的高速络筒机。这是一台仿进口机。汤坚花5万多元购回一台二手样机。2010年10月30日,由汤氏自主研发、制造的第一台高速络筒机出厂。该机长2米、12锭,采用单机单锭控制,每锭为50W,既高效,又节能。一发不可收,后来,汤氏又制造出22米长、100多锭的高速络筒机。目前,汤氏络筒机产品已涵盖纺纱、制线、织布、印染、针织等纺织行业,累计20多个品种。汤氏纺机被授权33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3项。

不断升级做优产品,汤氏品牌赢得了国内市场,2016年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多款产品还走进东华大学的课堂,作为教学样机。

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2014年7月,经考核,汤氏获得了CE欧盟认证。由此,打开了外销之门。瑞士乌斯特技术股份公司第一个发出邀请,与汤氏跨国合作,向汤氏订购产品,让汤氏产品融入乌斯特。汤氏还成立了国际贸易部,由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贸专业的汤氏次子汤浩波带领团队负责外销工作。目前,汤氏产品已打进意大利、德国、加拿大,以及东南亚市场。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