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蔬菜产业与乡村振兴论坛在泸州举行

2018-04-27 23:12:44 来源:本网专稿 

本网讯(记者何子蕊 王泽勇报道)4月27日下午,由四川省农业厅和泸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四川省蔬菜产业与乡村振兴论坛在泸州市江阳区举行。来自四川省直相关部门、省内20个地市州和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各其他相关单位共300余名余人参会,纵论四川蔬菜产业发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之道。


泸州地处四川盆地东南、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叠合部,长江、沱江和赤水河在境内交汇,是著名的中国酒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这里气候温润,适宜农作物生长,盛产水稻、高粱、蔬菜、荔枝、龙眼、茶叶等,是长江特色蔬菜主产区,全球最北缘、最晚熟荔枝龙眼主产区,中国特早茶之乡,中国甜橙最适宜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论坛上,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陈良彪,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国家蔬菜大宗体系蔬菜与经济岗位专家李崇光分别就《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的特点与调控》两个方面,对蔬菜产业与乡村振兴发展进行了专题演讲,见解独到,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富有启迪性。


近年来,泸州市紧紧围绕“决胜全面小康、建成区域中心”的总体目标,抢抓长江经济带建设、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等重大机遇,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态势。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96.2亿元、增长9.1%,总量居全省第6位、增速居全省第1位。今年一季度,泸州经济社会发展延续了稳中向好的态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7.2亿元、增长9.3%,增速居全省第2位。

论坛上,泸州市市委常委、农工委主任张文军表示,在蔬菜产业发展上,泸州着眼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不断调优产业结构,加强产业融合,着力打造沿江百里绿色蔬菜长廊、浅丘特色蔬菜基地和高山错季蔬菜基地。去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20.5万亩,产量280万吨,产值53.2亿元;建成江阳区董允坝、纳溪区智慧三江等30个现代农业示范区。通过夯基础、兴产业,泸州农业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正大步迈向现代化。2017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305.2亿元、增长3.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70元、增长9.8%,增速居全省第5位。


党的十九大立足新时代新气象,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乡村振兴内容丰富、任务艰巨,对农业产业发展、农村社会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本次论坛的丰富成果,必将促进四川省进一步创新与转化蔬菜品种、生产技术,有效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实现全省蔬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责任编辑:]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