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沿河:构筑“五大体系”,实现搬迁与稳定统筹推进

2018-04-17 06:41:35 来源:沿河自治县委政法委 姚伦会

(改革网讯)按照“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移民搬迁与社会稳定同步”的要求。贵州省沿河自治县构筑“五大体系”,着力解决“怎么搬”、“如何搬”和“搬了以后怎么办”等问题,完成2017年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任务,启动实施了2018年县城和官舟安置点建设,稳步易地移民搬迁11376户51967人,完成2016年第一、二批10个安置点及跨区域搬迁群众2137户10271人。目前未因易地移民搬迁而引发一起重大群体性事件、重大非正常上访事件、重大恶性案件和网络舆情事件,实现了搬迁与稳定统筹推进。

一、构筑组织保障体系,凝聚工作合力。2016年以来,按照中央、省、市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相关文件及会议精神,该县始终把易地移民搬迁作为脱贫攻坚战的“当头炮”,秉持“快搬、多搬、一步搬到位”的理念,领导亲自挂帅、部门各负其责,全力以赴,目前易地移民搬迁工作快速、有效推进。一是严格执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及时调整充实了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成员(沿委〔2017〕2号文件),由县委书记任廷浬和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何支刚任组长。做到党政领导亲自抓,县委书记包保官舟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县政府县长包保联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二是加强和完善了易地扶贫搬迁领导体制和组织保障。该县2017年10月24日县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由县政府分管移民工作的副县长兼任县生态移民局局长,原县生态移民局局长改任县委办副主任、常务副局长,县扶贫办主任兼任县委办公室副主任。三是及时充实了县易地扶贫搬迁机构。全县计划搬迁安置47520人,共有28人专门从事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人员力量充足。出台了《沿河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方案》。四是加大资金投入。目前已投入资金65945.2万元(其中2016年投入资金42140.4万元,2017年投入资金23804.8万元),保证了资金到位、安全。 

、构筑风险评估体系,解决现实问题。该县对易地移民搬迁工程选址、资金保障、后续服务等方面对3个建设项目扎实开展风险评估工作,查找突出风险点,解决易地移民突出矛盾纠纷问题89件。一是扎实做好迁入地准备工作。成立以副县级领导任组长的跨区域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科学确定该县“十三五”期间实施跨区域搬迁安置5952户25000人,目前已实施跨区域易地移民搬迁安置328户1704人,通过做好前期工作,目前随时可接受开展分配移民住房和搬迁入住等工作。二是最大限度让群众知晓政策。为切实消除怀旧全县各乡镇成立了易地移民搬迁宣传小分队,走村入户开展宣传工作。并通过在集镇、各村(组)人流密集处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发放宣传小册子、现场解疑等多种途径进行宣传,最大限度让群众知晓易地移民搬迁政策,为下一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确保搬迁对象识别精准。县级相关部门与各乡镇(街道)组成了扶贫专干、包村干部参与的工作组进入符合搬迁条件的村组,进行意愿调查统计,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由大家民主评议是否搬迁。并与愿意搬迁的群众签订初步搬迁意愿书,指导有搬迁意愿的群众填写搬迁申请,按程序对申请搬迁群众的家庭状况进行核查后,将搬迁对象名单提交所在村村民小组,由村民小组组织村民进行公开评议,按要求收集填写好的相关资料。同时积极做符合搬迁条件但不愿意搬迁的群众的思想工作,真正让“一方水土养不起的一方人”受益。四是按移民意愿和全市统筹确定跨区域易地扶贫搬迁点。为切实消除符合搬迁条件群众的恋旧、期待、攀比的心理,乡镇选出搬迁代表1200多人分7批次到铜仁市碧江区和沿河县城安置点进行实地参观考察,让搬迁对象鉴别选择,大大提高了搬迁群众对搬迁地点的接受度。五是畅通信访渠道。针对移民群众理出的“搬迁谁、谁来搬、怎么搬、搬后怎么办”等问题,详细、耐心解释相关奖补政策及标准,积极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深入思考谋划工作,因户施策细化搬迁对象需求。

三、构筑新居栓心体系,服务搬迁群众。建设并提供实惠、便利、宜居的新居是栓住易地移民,是暖民心、取得群众支持的重要一环。一是严格控制建房成本,守住移民搬迁不举债的底线。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相对集中、配套使用”的原则积极整合建房资金和建设配套市政设施,由住建部门科学测算建房成本,县人民政府牵头控制住房基本建设价格,多渠道降低贫困群众搬迁入住成本,达到搬迁困难群众基本不出钱能入住还有补助的目的,严守贫困群众搬迁不举债的底线。二是合理设计房屋户型,守住保基本住房的底线。严格执行城镇安置人均不超过20平方米、中心村安置人均不超过25平方米的标准。按照群众意愿,房屋规划设计先介入,按区域、按需求、按标准科学合理规划设计房屋基本功能型户型,守住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贫困群众最基本住房需求的底线。三是贴心搞好配套设施,政府还购置家用电器、家具及基本生活用品,最大限度的减轻搬迁群众困难,助推贫困群众顺利搬迁入住。

四、构筑就业帮扶体系,统筹民生保障。以就业为核心的民生保障是确保移民群众稳得住、能致富的关键,该县采取“早谋划、早培训、早就业”的方式,提前摸清搬迁群众劳动力和文化程度,因地制宜按照安置区能够提供的岗位技能制定培训方案,把搬迁群众就业与各行业用工需求有机结合。积极发挥各部门、人民团体、社会组织、企业优势,动员企业开展入企就业扶持,千方百计帮扶解决好搬迁对象就业问题,鼓励动员县内单位和企业参与扶持搬迁对象就业。通过创业扶持、技能培训、就业安置、“百企帮扶”、金融支持、救助保障等措施,全力帮助解决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为创造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就业岗位,保障每户搬迁对象至少有1人实现稳定就业,使搬迁移民群众就业得到保障,保障了移民生活有稳定来源。

五、构筑督查监管体系,强化责任落实。为保障易地移民搬迁工作落实到位,把移民搬迁工作做好做实,与各乡镇(街道)、相关部门签订责任状,沿河自治县成立了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督查组,负责对全县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点建设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督查督导,由领导小组按期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察指导,敦促干部切实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开通监督热线,欢迎群众举报易地移民搬迁识别、统计过程中存在的弄虚作假、作风不实等歪风邪气,营造“风清、气正、务实”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田洪波]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