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试验田”争创新范例

2018-04-16 18:00:07 来源:本网专稿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年改革启示录(下)

□ 中国改革报记者 周发源

□ 董三仁

“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中国之所以开展改革开放,因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之所以得到人民衷心拥护,是因为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这同样是海南推进改革开放、办好经济特区的现实逻辑。

人民至上是海南推动改革的根本立场

海南发展起步晚、底子薄、民力维艰,但长期坚持“小财政大民生”,集中财力办民生实事,率先在全国实行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和实施教育扶贫移民工程,率先在全国实行省级统筹的社会养老、失业、工伤、医疗保险制度。特别是近年来,全省每年把财政支出的70%以上用于民生,集中力量办好保障性住房、特困和残疾人员救助、农村安全饮水、幼儿园学位、农民贷款贴息等57件社会高度关注、群众最急需解决的民生实事;下大力从发达先进地区引进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布局海南,推动在每个市县都办成一所省级水平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医院,率先实现与全国所有统筹区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把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旅游结合起来,创新开设脱贫致富电视夜校,五年减少贫困人口61.7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2.3%降至1.6%。

值得一提的是,海南的生态民生意识深入人心,并在全国率先实施生态立省战略。2017年9月,海南省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的30条决定,持续深入开展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和海岸带整治,确保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差;取消全省2/3市县的GDP、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考核;坚持用最好的资源吸引最好的投资、最好的资源与百姓共享,以“美丽海南百镇千村”、“五网”基础设施和全域旅游示范省建设为抓手,推动乡村振兴,让绿水青山成为百姓共享福祉的金山银山。

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正是在改革中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海南各项改革举措才能顺利推进,不断获得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敢闯敢试是海南深化改革的无穷动力

改革开放的过程,必然是解放思想的过程。30年来,海南大力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以冒的勇气、闯的劲头和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敢于打破一切束缚发展的条条框框和利益藩篱,不断激活改革创造的动力活力。

在海南兴办经济特区的历程中,“洋浦风波”的妥善化解,生态省建设战略的率先实施,世界小姐总决赛的成功引入,省域“多规合一”改革的强势推进,“极简审批”经验的创造推广……一系列具有重大影响的改革开放举措,无一不是解放思想、力排众议、大胆试大胆闯、坚决破坚决改的实践结果。

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海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扭转房地产“一业独大”局面,永久性停止4个中部生态核心区市县新建外销房地产项目,严厉调控房地产市场,把商品住宅库存去化期降至11个月;同时依托代表中国先进科技水平的环岛高铁、南繁育制种基地、中科院深海所、文昌航天发射场等平台,从陆、海、空三方面找准产业制高点,推动谋划海南的未来产业体系。

改革必然要担风险,创新必然要试错。要推进海南新一轮改革开放,需要大批政治坚定、思想解放、勇于担当的干部撸起袖子来闯来干。所以,海南提出“认识好干部、培养好干部、用好好干部”的10条意见,正确对待干部在改革创新中发生的问题,坚持多看主流、多点鼓励、少些求全责备,旗帜鲜明地强化正向激励,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同时对那些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甚至嘲讽孤立改革创新的干部,给予严肃处分。

30年风雨兼程、30年众志成城、30年砥砺奋进的海南经济特区发展历程,书写了大海之南动人的春天故事,折射出中国40年改革开放的恢弘图景,昭示着海南省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未来发展最根本的还是要靠改革开放的历史逻辑,昭示着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潮流,昭示着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光辉未来。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