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对杨升庵的热爱、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以及创作的热情,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采用浓墨勾勒、淡墨烘托、轻彩渲染的形式,通过多次修改、推敲,布局、勾线、着墨、上色等一道道复杂工序,最终,4名画家精心创作完成12米长的中国画卷。
13个故事构成一幅经典中国画卷,每个故事就是一段真实、生动的历史再现。仔细品赏画卷,作者在构图、描线、上色等方面用工精细,每个故事场景构图精致、有机融合,人物活灵活现,环境协调统一,概括了杨升庵一生为国为民的事迹。
3个多月创作 实现雅俗共赏
此画卷创作历时3个多月时间,创作者经历了诸多困难,一次又一次推敲,才形成史诗般的画作!看到4位画家手中的几百张草图和与正稿一样大小的线描图,就知道其中花费了多少心血,经历了多少复杂繁琐的创作过程。
“当时接到这个任务,压力很大,觉都睡不着。”周平说起创作此画卷的艰辛历程,感慨颇深:“一个巨大历史篇幅的作品,首先考虑的是站位要高远,立意要新,品位要上档次,要有国家级的水平,这次特地邀请了国家级的艺术家进行创作,艺术家们不仅要有高超的技艺,还要热爱历史、了解杨升庵、熟悉新都,同时更要有奉献精神,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创作的画卷要得到人民的认可和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创作中遇到很多困难,特别是杨升庵有很多故事,涉及历史、文学、人物、典故等,要衔接起来,就比较难。并且要在一张画卷上展现出来,就要做到风格统一、笔墨协调、造型生动,让市民看得懂,让专家觉得有格调,达到雅俗共赏。”提起创作心得,画家魏明阳说,特别是在笔墨上,我们创作团队颇费心思,解决了很多问题。
530周年时展出 尽显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让人敬仰。
画卷的创作完成,留下的不仅是一部艺术佳作,更是一笔精神财富,是教育后代的精品力作,让后代直观地了解杨升庵的清政廉洁。
“12米长中国画卷是根据新都杨慎及其家族传世经典事迹创作,采用艺术形式展现了杨升庵家族一片丹心的家国情怀和清白传家的优良品质。”四川大学教授巫成金介绍说,这一创作主线与当前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对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一定的历史借鉴意义。
“从小就非常敬仰杨升庵,他是我们新都一个杰出的明代历史代表人物,他不仅有家国情怀,而且非常体察民情。”说起创作画卷的心得,新都画家危彬表示,他的家国情怀、家风家训,是我们艺术创作的最大动力。
“我们邀请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画家张猛、廖勤、徐航,著名画家梁时民、李青稞、魏明阳、巫成金、周平、危彬共同创作这幅巨作,就是想在实施升庵文化传承创新工程中留下浓墨重彩之笔,在传承巴蜀文明、弘扬天府文化中留下传世佳作。”区文联主席罗朝荣介绍说。
忠心为国、平定叛乱、治理水利、清白传家……这些故事画卷形象地展现了杨升庵为国为民的情怀。据悉,画卷完成后,将参加杨升庵诞辰530周年纪念活动展出,最后将收藏于升庵博物馆并与大家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