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准替代产业 掌握破解问题“金钥匙”

2018-03-28 11:27:56 来源:本网专稿 

重庆市綦江区采煤沉陷区实现“四大转向”

□ 中国改革报记者 谷亚光

重庆市綦江区处于“成渝经济区”和“渝黔经济带”交汇区域,煤炭开采有60多年历史,累计产煤近9亿吨、创造产值1120多亿元,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区县之一。由于多年源源不断的资源“输出”,遗留下面积达156平方公里的采煤沉陷区,涉及24个村、2.27万户、7.93万人,是重庆市面积最大、受损最重、影响最深的采煤沉陷区。近年来,重庆市綦江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抓住2017年获批“全国首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重点区”机遇,用改革的办法和系统的思维推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实现“四大转向”,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抓整体,治理路径由“无序”转向“联动”

据重庆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重庆市綦江区根据采煤沉陷区实际,采取了有力措施:坚持在治理中探索、在探索中治理,打好政策、资金、项目等“组合拳”,整合优势资源推进综合治理。

变“见子打子”为“系统治理”。坚持从“打基础、利长远”来谋划,从“既治标、更治本”来发力,制定出台《綦江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始终把生态环境修复、接续替代产业培育、居民避险搬迁安置、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等五大领域作为整体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主攻点、路径图,着力化解长期以来形成的深层次难题,彻底告别“头痛医头”的治理模式。

变“撒胡椒面”为“整合政策”。坚持向改革创新要动力,从打造国家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试点中挖潜力、聚动力,强化农林水利、道路交通、工业旅游等方面专项政策的带动,累计整合各类资金40多亿元,稳步推进替代产业培育、生态环境修复、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的项目近200个,走出了一条推进采煤沉陷区治理的“綦江之路”。

促转型,产业培育由“粗放”转向“质量”

重庆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重庆市綦江区把加快产业转型作为推动采煤沉陷区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把培育发展接续替代产业作为破解采煤沉陷区问题的“金钥匙”,推动产业培育从“地下”走到“地上”,由“黑色”转向“绿色”。

加快工业转型。綦江区坚定不移去产能,全部关停9万吨及以下的煤矿17座、去产能175万吨,全区煤炭直接开采规模呈持续下降趋势,煤炭采选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下降到6%,扭转了綦江“一煤独大”“靠煤吃饭”的产业困境。坚持集群发展、循环发展、绿色发展,引进、建成新加坡麦达斯、中国动力、杭萧钢构等一批重大项目,着力优化存量、扩大增量、注重质量,培育形成铝精深加工、汽摩整车及零部件、装配式建筑、食品加工四大主导产业和瓦斯综合利用、页岩气勘探开发、风力发电三大环保节能产业组成“4+3”工业新体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80%以上。

打造旅游品牌。綦江区依托丰富的高山生态资源,突出养生、养老、养心的“三养綦江”主题,采取“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休闲度假”模式,积极推进农旅、医旅、文旅、商旅深度融合发展,全力打造以古剑山AAAA级景区、横山凤凰谷景区、石壕采煤沉陷区花坝景区等特色旅游目的地,接待游客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年均保持20%以上增长,预计今年来綦旅游人数将超过1000万。

推动农业增效。綦江区按照“农户+专业合作社+景点节会”模式,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实施国家推荐扶贫项目—构树扶贫工程,带动发展黑山羊全产业链,扶持发展石壕高山糯玉米、赶水草蔸萝卜、布朗李、脆红李等特色种植业,让农民得了实惠、有了盼头。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