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升温 中美各握什么底牌

2018-03-26 15:13:41 来源:北京商报 

美国宣布对华“301调查”结果单方面挑起贸易战一事,仍是各界关注的舆论焦点。3月25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年会上做主旨演讲时指出,搞单边主义和打贸易战损人不利己,只会引发更大的冲突和负面影响。论坛上,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更预测称,贸易战一旦开打,两国商品的成本、价格、流动都会发生变化,将为全球产业链带来4000多亿美元的损失。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鉴于中美目前贸易结构和双方已经宣布的“制裁”与反制措施,农业、新兴制造业等领域,或将成为此轮贸易战的“主战场”。

农业首当其“冲”

为应对美国所谓“301调查”结果以及对华贸易限制措施,中国商务部宣布拟对自美进口部分产品加征关税,以平衡损失,涉及鲜水果、干果及坚果制品、葡萄酒、猪肉及制品等众多农产品。数据显示,2016年美国对中国农业出口总额为210亿美元,中国是美国的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分析普遍认为,此次中美贸易纠纷,势必将对两国农业,尤其是美国农产品出口造成较大打击。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举例称,美国多个州的干果产品主要销售市场都是中国,属于刚性供应,不过这部分干果产品对于中国市场而言并非是刚需,这就意味着,中国商务部的反制措施会对美国相关企业产生比较明显的冲击。

不过有分析指出,中国针对美国农业领域的贸易反击仍留有后手,暂时未将战火引向大豆。财政部原部长、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楼继伟就直言,目前中国商务部的反制措施依然较弱,未来还可以从大豆、汽车、飞机等领域入手“应战”。

资料显示,中国既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也是美国最大的大豆买家,而大豆也是美国向中国出口占比最大的农产品。据美国大豆协会统计,每年美国农民生产的大豆有1/3销往中国,总价值约为140亿美元,该协会声明称,如果中国打击报复大豆领域,将令很多美国农民失去赚钱能力、无法生活。对此,白明的态度较为谨慎,他指出,囿于国内种植条件,大豆产品具有不完全可替代性,因而美国进口大豆对于中国市场而言是刚需,是否从此入手反击需要周全考量。

业内也有分析指出,大豆仍是国内主要的蛋白获取来源,如果限制甚至禁止美国进口大豆,依赖其他国家进口无法完全弥补国内缺口,而这也会拉升国内蛋白原料价格,推高生猪养殖成本(豆粕是最重要的猪饲料),眼下生猪养殖大幅亏损,成本上涨将令产业进一步受挫。此外,主要替代进口国中,巴西大豆产销量虽然丰富,但受运力限制及工人时常罢工等因素影响,该国并不能保持稳定供出,比较优势要逊于美国。

汽车飞机等制造业承压

制造业同样将受到波及。有统计数据显示,除农产品外,美国对中国出口的产品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仪器(30%,主要是资本品)、运输设备(20%)、化工产品(10%)、塑料及橡胶制品(5%)等,在贸易战的背景下,包含汽车、飞机两国制造业合作将持续受到较大压力。

以汽车行业为例,单就整车行业而言,去年中国已连续第六年蝉联通用汽车全球最大市场,美系车中的福特、特斯拉等也一直试图在中国汽车市场取得更多市场份额。资料显示,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以车轮和轮胎生产为主,其中25%左右都出口到美国,而美国的进口零部件占比为7%,主要为传动系统、车身附件以及发动机零件等,贸易战的深入,对汽车零件行业的冲击无疑是最大的。

“中国是汽车大国,这些年也正向汽车强国发展,我们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包括一小部分整车和大部分轮胎等低端汽车零配件;自美国进口的主要是中高端整车和高端汽车零配件”,白明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国内对于美系高端豪车的需求并不十分集中,即使中美贸易纠纷蔓延至该领域,对于中国市场的影响相对有限。

不过一些自主品牌想要进入美国市场的战略步伐可能会有所放缓,有业内人士透露,广汽此前已经高调宣布要进军美国市场,但基于现在双方的贸易摩擦升级,相关战略推进势必有所延迟。

还有分析指出,如果中国下一步将芯片、飞机等行业列入加税范围,美国飞机制造商巨头波音公司或将在这场中美贸易战中受损。截至目前,波音在华订单数已达约1720架,其中还未交付的订单数达约331架。

不过,美国拟对中国征税的领域还集中在高科技制造领域,如高性能医疗器械、新材料、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和航空产品等。对此,交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洪灏分析称,这些项目远远超出了最初提议的钢铁和铝进口关税,囊括了中国正在自主迅速追赶的多个高新技术制造业。

石油化工依存度“动摇”

另一个颇受关注的行业是石化行业。据悉,中美双方在行业上下游互相依存,互补性强,合作大于竞争,由此,业内有观点称,贸易战或带来油价上涨。申万宏源相关分析人士就指出,近年来,在能源上游行业,中国对于美国的依赖度增加,主要体现在原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进口量逐年增加,而伴随着美国页岩气开发,美国的基础原料出口也需要中国市场,二者之间互为依存。

而在下游行业,美国在华投资远大于中国在美投资,除了资源不占优势外,中国在很多产品生产环节竞争力已经赶超美国,美国仍有大量的精细化工产品输出中国,这势必加强中国的自主研发以及进口替代。

在中国能源网首席研究员韩晓平看来,长期稳定的能源交易必须基于互相信任,美国三番两次挑起对中国的贸易纠纷,已经使得中国国内能源企业对于是否购买美国液化天然气、是否赴美国投资相关行业产生了犹豫和迟疑,“石油油田开采、管道维护、运输码头建设都是长远工程,显然目前美国方面针对中美贸易的态度,不能让中国企业安心投资”。

韩晓平直言,出于国内市场需求、弥合中美贸易顺差的考虑,中国原本计划大规模进口美国天然气等产品,但美国政府此次发起的所谓贸易制裁,效果只能是适得其反,中国是世界最大能源市场,也是最大石油进口国、最大天然气进口国,不能完全进入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对于美国能源企业而言,是一大损失。“就产品替代性而言,即使自美国进口受阻,中国与俄罗斯、‘一带一路’沿线等石油储备丰富国家合作关系依然紧密,这显然足以弥补部分进口需求,因而在能源领域,中美贸易战对中国市场影响也并不显著。”

还有分析认为,能源领域的大量进口,或许能成为未来中国与美国进行进一步贸易谈判时的重要筹码,这显然也是削减中美贸易顺差的一大利器。

[责任编辑:尹超]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