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有效杜绝审判流程信息“选择性公开”

2018-03-19 15:30:45 来源:法制日报 

原标题:有效杜绝审判流程信息“选择性公开”

最高法审管办负责人解读互联网公开审判流程司法解释

3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人民法院通过互联网公开审判流程信息的规定》。最高法审管办负责人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对该司法解释进行了解读。

诉讼群众知情权无法满足

记者:为什么要制定这一司法解释?

最高法审管办负责人:2013年11月,最高法印发《关于推进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推进审判流程信息公开平台建设”。2014年11月,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正式开通。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各高级人民法院普遍建成本辖区三级法院统一的审判流程信息公开平台,并与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建立了链接,初步实现“一个入口查看全国法院所有在办案件流程信息”。

由于审判流程信息具有内容庞杂、动态多变、时效性强等特点,公开对法院的司法能力、制度设计、平台搭建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干意见制定时,法院审判流程信息公开工作尚处于探索时期,没有对向公众公开审判政务信息与向当事人公开审判流程信息进行区分,公开内容也只是原则性地列举了四类。

加之缺少全国统一、内容明确、操作性强的审判流程信息公开业务标准,“选择性公开”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普遍存在,有些地方法院审判流程信息公开工作基本没有开展或流于形式,参与诉讼群众的知情权不能得到充分满足,容易对审判活动产生不必要的猜疑、误解,既影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司法体验,也严重损害司法公开政策的严肃性,制约了审判流程公开工作的整体效果。

明确界定应当公开的范围

记者:司法解释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最高法审管办负责人:司法解释分别规定了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的基本原则、审判流程信息公开平台的定位、诉讼参与人身份信息的采集与核对、特殊情况下的公开规则、通过互联网公开的审判流程信息的范围、依托审判流程信息公开平台进行电子送达的规则与效力、已公开审判流程信息的更正与撤回、审判流程信息公开工作督导机制。

司法解释着重就三个方面作出了制度安排:明确界定应当公开的审判流程信息的范围。针对当前全国法院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的内容缺少统一标准的突出问题,司法解释将应当公开的审判流程信息划分为程序性信息、处理诉讼事项的流程信息、诉讼文书、笔录等四大类二十余小类,遵循从立案到结案的业务逻辑,力求覆盖全面、突出重点。

依托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开展电子送达。实践中,各地法院多将电子送达与审判流程信息公开两项工作结合开展。司法解释在严格采集、核对诉讼参与人身份信息以及受送达人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允许各级人民法院依托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向民事、行政案件的诉讼参与人“点对点”电子送达诉讼文书。审判流程信息推送与诉讼文书电子送达相结合,节约了诉讼成本、提升了审判效率,让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的逻辑链条更加完整、严密。

进一步理顺审判流程信息公开工作机制。从全国范围看,审判流程信息公开工作的责任主体尚不明确,存在多头管理、权责不清、沟通不畅等问题,不利于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本院对内设各部门开展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影响工作质效。为此,司法解释明确了不同层级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不同内设机构的职能定位和职责清单,层层压实责任,加强统筹协调,注重资源整合,扎实有序推进审判流程信息公开工作。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