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出新时代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合格答卷

2018-03-19 09:45:09 来源:本网专稿 


——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豪


□ 中国改革报记者 杨邵灵

“云南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扎扎实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补短板、调结构、添动力、强动能,实现云南跨越式发展目标,交出新时代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合格答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豪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新路

陈豪介绍,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初考察云南时要求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同时要求云南“加大产业优化升级力度,加快推动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提质增效方面出现积极变化。去年,云南GDP为16,531.34亿元,名列全国第20位;GDP增长9.5%,速度排在全国第三位。陈豪表示,光看速度对云南整个的经济判断还是不全面的,云南省经济总体比较薄弱,短板质量效益总体比较低,所以云南接下来的发展既要保持一定发展速度,更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在跨越式发展、高质量发展方面有所作为,推动云南经济高质量发展。

陈豪表示,要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任务依然繁重,还要付出艰苦努力。

打好“三大攻坚战”。居安思危打好主动仗,确保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边境安全。深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认真落实河(湖)长制,深入实施清水、净土、蓝天、国土绿化和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加强森林云南建设,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保护好云南的绿水青山、蓝天白云、良田沃土。

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其要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动能上有新突破,加快集聚一批高效益、高技术、高成长的企业和产业集群。比如,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绿色环保、现代服务业等。继续抓好综合交通网、水利网、能源保障网、互联网、现代物流网等“五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高城市、县城、特色小镇基础设施条件、公共服务水平和发展质量。

要推进创新型云南建设。今年要在创建自主创新示范中心,培育和引进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内外先进企业研究机构和科技创新专业人才上取得新突破,在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科技与金融结合、军民融合通道上取得新突破,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取得新突破。

打好脱贫攻坚第一场硬仗

“新时代云南必须打赢的第一场硬仗是脱贫攻坚。”陈豪说,“目前,云南还有279万贫困人口,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省份之一。2018年要确保27个贫困县摘帽、1841个贫困村出列、14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紧扣‘两不愁、三保障’,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只争朝夕,尽锐出战,坚决打好打赢新时代第一场硬仗,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

聚焦深度贫困。集中力量打好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就业扶贫、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农村危房改造、守边强基等“十大攻坚战”。同时,坚持全面攻坚与突出深度贫困地区相结合,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

全面落实精准要求。进一步优化村级施工图、乡级路线图、县级项目库,下足“绣花”功夫,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落实后续帮扶计划,提高脱贫质量。

认真落实“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五级书记抓扶贫”的责任制。实行省级挂包部门、行业扶贫部门与贫困县捆绑考核,为脱贫攻坚提供有力制度保证。

突出抓好各级扶贫干部学习培训。精准配强第一书记和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员,培养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激发内生动力。

认真落实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的安排部署。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加大问责惩处力度,加强先进激励。同时,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以问题为导向,推动工作精准,增进脱贫实效。

在改革开放上做出新探索

陈豪表示,要不折不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云南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的重要指示,落实中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完善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激发内生活力和发展动力。

积极主动参与中缅、中老、中越经济走廊以及中国东盟自贸区、澜湄合作机制建设,全力抓好“五通”和会展平台、公共事务平台、“走出去”平台、开放型经济载体建设,办好第5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5届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组织好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参展工作。

[责任编辑:尹超]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