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服务优化环境 助力中小企业发展

2018-03-12 09:44:27 来源:本网专稿 

——访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工商联副主席袁亚非

□ 中国改革报记者 徐赟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用好差异化信贷政策,引导资金更多投向小微企业,支持金融机构扩展普惠金融业务,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以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在全国两会上,记者就如何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问题,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工商联副主席袁亚非。

“语境”不同需“转换器”

记者:融资难可能是中小企业面临的头号难题。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并采取了许多措施,尽管这样还是年年都在提。您觉得是什么原因?

袁亚非:这个问题在中小微企业身上体现得比较明显。其实中小微企业喊了十几年了,国家也有政策,没有解决好的原因主要是中小微企业跟大型金融机构的“语境”不同。

银行等金融机构仍是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来源。我接触的企业比较多,有些小微企业连账都没有,而银行是风险管理机构,有正规的风险管理方法,二者之间没法交流。

当然,原因还包括企业规模小、抵押物少、信用数据不足、财务报表不规范等。综合这些因素,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愿意给中小企业贷款。

记者:如何解决“语境”不同的问题?

袁亚非:我认为,还是要创新服务方式。比如“语境”不同,那就需要一个“转换器”来连接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

数字金融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数字金融能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成为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纽带。举个例子,有银行推出“助贷模式”,就是让有数据能力的大企业带动小微企业,提供风险审核、消费贷款定价、贷后管理等环节的服务,放贷主体还是银行。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数字金融对产供销数据能够把控,将风险评估对象由交易主体转变为交易行为,这样既能掌握业务的真实风险,也使供应链端的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

同时,也要进一步完善信用体系,推动企业征信数据的互联互通,解决银行与中小企业间信息不对称问题,让银行放心贷款、企业快捷融资。

普惠金融业务独立是关键

记者:为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国家推动了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支持金融机构扩展普惠金融业务。您怎么看这个政策?

袁亚非:这个政策非常好,它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我要特别强调的是“独立”的普惠金融业务。

虽然现在很多商业银行设立了中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但大多数仍然保留着原有的运行模式,没有独立性。由于银行贷款业务成本递减规律,银行处理100万元和1000万元贷款业务的成本差别并不大。所以,银行还是更愿意贷款给规模大的企业,这也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建议相关部门加快出台配套措施和细则,确保普惠金融机构独立运营、独立核算,充分发挥自主性和积极性,服务好中小企业。

既亲又清关系轻松透明

记者: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放管服”、改善营商环境等内容时,掌声密集。您当时的感受如何?

袁亚非:在“放管服”改革方面,我的体会非常深,尤其是减税降费、“最多跑一次”和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因为这些是企业能切身体会到的“获得感”。可以说,营商环境、政商关系,几十年来一直在改善,这几年尤为明显。

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有它的内在逻辑。首先是“亲”,“亲”了才能讲“清”的问题。如果说我们俩都不认识,谈什么“清”。所以,首先是亲如一家,但同时还要保持干净、风清气正。

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有实际效果,我们感觉到社会风气、政商关系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明显感觉轻松了。企业家不用猜测政府官员有什么想法了,政府官员也不用琢磨企业有什么意图了,大家关系很轻松。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8年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要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对此,您有何建议?

袁亚非:在已有基础上,建议把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制度化、公开化。比如,哪位政府官员联系哪个企业、行业,把它制度化,并公开公示。江苏已经在实践,市长和副市长每人都有分工,联系某类企业、某个行业,定期开展座谈走访。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把私下关系变成公开关系,把不透明关系变成透明关系。对于一些政策的意见、建议,在会上直接向政府提出来,这也算是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的一个方式。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