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江苏新篇章

2018-03-09 13:33:11 来源:本网专稿 

——访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省长吴政隆

□中国改革报记者 张智勇

今后五年,江苏将积极推进探索性发展、创新性发展、引领性发展,高起点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把“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不断推向前进。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省长吴政隆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过去五年,江苏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扎实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动“两聚一高”新实践,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三个万亿元级台阶,2017年达到8.59万亿元,年均增长8.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年均增长8.1%和6.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012年的1.56倍。

经过五年发展,江苏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0.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过3.5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分别提高到42.7%和31%;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2%,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前列。目前,江苏城镇化率达68.8%,并建成国家生态市县45个、国家生态园林城市16个、国家生态工业园区21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5个。

吴政隆表示,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江苏要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找准发展定位,以新坐标、新视野、新理念推动各项工作,奋力开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实践的新境界,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以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新作为新业绩,谱写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江苏新篇章。

吴政隆表示,在产业结构方面,全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取得明显进展,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形成,产业结构由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迈向中高端;自主创新取得新突破,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46%和3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6%,主要创新指标达到创新型国家中等以上水平。在城乡发展方面,要加快推进“1+3”重点功能区建设,以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基本形成,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备,基本形成设区市到南京的1.5小时高铁交通圈。同时,努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文化软实力和社会治理水平,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提及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的第一动力时,吴政隆说,江苏要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打造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企业集群,推动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智造转变,江苏速度向江苏质量、效益转变;要充分发挥江苏产业基础雄厚和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优势,加强应用基础研究,主攻关键核心技术,高水平建设“一中心一基地”,加快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要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在中高端消费、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共享经济、绿色低碳、新金融、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

记者了解到,为了提高协调发展水平,江苏提出要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促进其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其中,将加快实施“1+3”重点功能区战略,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区域生产力布局;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特色小镇健康发展,增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引力、承载力以及区域发展的协同性、联动性、整体性;着力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超前谋划、全面布局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认真总结推广徐州马庄经验,探索乡村善治之路,开创江苏的“新乡土时代”。

建设美丽江苏,是江苏发展的重中之重。吴政隆说,江苏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下更大决心和气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全面实施生态河湖行动计划,坚持全民共治、源头治理,突出治气、治水、治土,全面改善城乡环境,有效防控环境风险。同时,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并健全完善源头严防、过程严管、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生态补偿机制,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增长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展现江苏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