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信用杠杆撬动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2018-03-06 20:18:47 来源:本网专稿 

中国改革报社副总编兼《中国信用》杂志总编辑吴小雁:慈善事业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一个综合体现,近日印发的《备忘录》明确了建立慈善捐赠红黑名单、5类惩戒对象等一系列措施,可以说是为慈善主体准备了一张“征信档案表”,为慈善捐赠装上了“监控器”、打上了“防伪码”。

首先,《备忘录》有三个重要意义:填补一块空白、树立一块里程碑、奠定了一块基石。

填补一块空白是指《备忘录》的发布,第一次从慈善信用的角度,确立并激活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机制,填补了联合奖惩机制在这个领域的空白。树立一块里程碑是指《备忘录》实施后,将慈善信用纳入社会信用管理的总体范畴,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的内涵,并且能够让善行有规可依并真正落到实处,激发全社会更多的善行,这就是《备忘录》对于慈善事业发展的里程碑意义。奠定了一块基石。是指此次《备忘录》既是对我国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的完善,也是促进我国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措施,更为慈善立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实践依据,顺应监管和规范的时代要求。

其次,《备忘录》体现出五大特色,可归纳为“五个力”,即广泛借力、精准发力、凝聚合力、深挖潜力、全面助力。

广泛借力就是《备忘录》里的很多激励和惩戒措施不是民政部一个部门能做到的,而是通过广泛借力来营造“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大环境大氛围大格局。精准发力是指《备忘录》的亮点包括提到了近年来新出现慈善失信情况,并重点明确了对5类对象进行惩戒,有针对性地对捐赠人失信现象进行警示和惩戒。凝聚合力是指备忘录的亮点还体现为“资源共享、联合惩戒”,充分体现了“合力”的作用。有助于全方位提高守信“收益”和失信成本,推动形成全社会诚信守信的良好氛围。深挖潜力是指《备忘录》里有很多举措都是实招和猛招。这些深挖出来的举措能够发挥惩戒和倒逼的潜力作用。全面助力是指慈善事业的发展进步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指标。让慈善事业在阳光下运行,是增强慈善事业“信任度”的重要手段。通过多部门协同持续发力,筑牢慈善事业的基础,可以为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助力加油。

再次,虽然《备忘录》意义重大,特色鲜明,但在落地实施过程中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制约,希望在下一步实践工作中注意协调好四个关系:

一是红与黑的关系,此次建立的红黑名单制度,一方面需要完善征信惩戒约束机制;另一方面更要大力挖掘正向激励功能。让红名单和黑名单共同发挥正能量。二是线上与线下的关系。在做好传统的线下慈善工作外,更应与时俱进地做好线上网络慈善,让更多人的善良有处安放。三是整体与细节的关系。把握好整体节奏,同时对失信者的惩戒该不该设立合理惩戒期或取消惩戒的标准等细节要深入研究和探讨,只有细节工作做到位了,才能真正推动整体工作稳中求进。四是联合与落实的关系。40个部门之间如何无缝对接、有效协作,让合作备忘录不打折扣地落地,并做到有效落实,仍需要健全的协作机制来保障。

总之,用社会信用管理嵌入并呵护慈善事业成长很有必要,希望通过各部门协同作战,能够通过信用这个杠杆撬动整个慈善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