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建设为“信用+”工作开创新局面

2018-02-27 10:54:31 来源:本网专稿 

——访江苏省淮安市公共信用信息中心主任刘晓春

2017年上半年,淮安设立了面积约400平方米的“淮安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大厅”,开通了社会法人和自然人信用信息查询、异议信息申请、信用修复申请、第三方企业信用报告备案等服务窗口。图为淮安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大厅。 (江苏省淮安市公共信用信息中心供图) 


□ 中国改革报记者 岁正阳

“目前,‘信用淮安’网站公示‘双公示’信息145,378条,在‘淮安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大厅’开通了信用信息‘一站式’查询、异议申请和修复、信用报告备案等服务窗口,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提供免费信用信息审查和查询报告5000余份,涉及企业20,000余家次,网上备案第三方信用报告4000余份。”前不久,江苏省淮安市召开首届信用“红黑名单”联合发布会,用数据向民众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这份满意答卷的背后,是淮安市紧紧围绕创建信用建设示范城市的目标,以信用管理制度为基础,以信用信息系统为支撑,以信用产品应用为依托,以信用奖惩联动机制为手段,全力打造“诚信淮安”社会品牌的实践。那么,淮安市在信用信息共享共建方面有何突破与创新?探索性的经验有哪些?日前,记者专访了淮安市公共信用信息中心主任刘晓春。

创新思路积极作为

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成效初显

记者:淮安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和信用门户网站建设的总体进展与发展态势如何?

刘晓春:近年来,淮安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力推动下,围绕打造“诚信淮安”的目标,紧紧跟随国家和省信用工作建设步伐,已初步形成了总体架构合理、基础设施扎实、应用成效较为显著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科学构建“一网二库一平台”。按照江苏省信用办关于省市信用信息查询“一体化”试点方案要求,淮安市自2013年完成了市级公共信用信息化服务平台,并为社会提供查询服务。2016年,按照“三统一、两分级”(即:统一规范、统一标准、统一数据、分级归集、分级服务)模式,实现了淮安市及7个县区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和服务平台“一体化”建设全覆盖,实现了全市“一站式”信用查询服务,达到了系统建设投资小、周期短、功能全、见效快的目标,全部通过江苏省软件测评中心测评验收,实现全市市、县区信息实时归集共享,数据归集总量提升了20%。建立了信用淮安微信公众号,目前,已实现51个部门和7个县区信用信息归集,入库信息包括淮安市9万余家工商企业、32万家个体工商户及近6000家社会组织和事业单位信用信息记录。加快建设市自然人信用基础数据库,归集全市400余万自然人信息,常态化信息归集和更新机制得到强化。

不断优化信用信息服务功能。2017年上半年,设立了面积约400平方米的“淮安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大厅”,开通了社会法人和自然人信用信息查询、异议信息申请、信用修复申请、第三方企业信用报告备案等服务窗口。依托淮安市“一体化”服务平台,目前,淮安市共开通“一站式”法人信息查询窗口8个、自然人信息查询窗口2个,2017年已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提供免费信用信息审查和查询报告3000余份,涉及企业20,000余家次。

努力提升“信用淮安”网站服务功能。独立域名的“诚信淮安”网站已运行6年多,访问量逐年增加,目前达到800万次,按照国家和江苏省信用网站建设要求,网站建设以信用信息公示服务和联合奖惩为主线,在开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查询、“红黑名单”公示和查询、失信被执行人公示、双公示等专栏基础上,增加企业第三方信用报告公示与查询、企业纳税等级公示与查询、信用报告网上申请流程等信用信息服务功能。在淮安市区人口密集区经贸大厦三楼上设立了50平方米的室外高清LED“诚信淮安”专用宣传大屏,加大了信用政策法规、红黑公示、失信被执行公示及诚信宣传力度,有力地配合了信用联动奖惩的实施,提升了全社会对信用工作的关注度和参与热情,全社会守信意识进一步浓厚。

强化认识提升位置

营造“一体化”建设浓厚氛围

记者:淮安市在公共信用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刘晓春:江苏省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是信用工作在新形势下必须完成的新任务。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强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一体化”建设和信用门户网站“一体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部署和要求,淮安把此项工作放在首位,作为工作的主线,认真抓好落实。

成立组织、加强领导。为积极推进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一体化”建设和信用门户网站“一体化”建设,提高信用工作信息化水平,淮安市自2011年就成立了由市长担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和分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成员由51个部门的主要领导担任,同时,成立了“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一体化’建设和信用门户网站‘一体化’建设领导小组”,由信用办主任任组长、副主任任副组长,成员由各县(区)、各部门负责人担任,负责协调系统建设实施、操作培训和使用达标考核工作,实施“一把手”工程,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班子配合抓,大家一起做的良好局面。

强化意识、突出主线。为提高全体工作人员对大力推进系统建设的认识,淮安在思想观念上强化了主线意识、抓手意识和应用意识,突出其在信用工作中的重要位置,使全体工作人员的思想统一到早建早主动、早建早受益、不建不过关上来。

制定目标、落实责任。根据江苏省信用办的要求和系统的特性,进一步明确了岗位责任制,根据人员配置、岗位和工作量,将每项工作内容进行合理分解,责任到每一位班子成员,每个县(区)、部门,每个责任处室,直到每一个人,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责任,做到每件事上有人头,每人头上有事情,使每个工作人员具有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

完善机制强力推进

保障信用信息系统迅速落地

记者:请问为保证江苏省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建设任务的落实,淮安市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驾护航?

刘晓春:为大力推进江苏省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达标、操作使用达标,保证各项任务有效的落实,在召开动员大会进行部署的基础上,我们着重从建立机制入手。

沟通交流机制。为保证“一体化”项目的顺利建成,资金到位是重要保证,为此,淮安市信用办主任亲自出面,与财政部门不断进行汇报交流,保证了资金的全额到位;为保证系统数据项的有效对接,我们与各相关部门进行多次沟通交流,从而保证数据项的完整;为保证系统健康稳定的运行,与系统开发商、系统托管方进行多次认证,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

学习培训机制。为提高系统操作人员的水平,我们多次邀请系统开发人员及信用业务强的人员对操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内容涉及信用工作的相关文件法规、系统操作规范及流程、数据报送要求等,要求每个工作人员必须准确掌握;开展业务人员的互动交流学习,我们分四批次组织相关部门的业务人员进行交流、在QQ群内讨论问题,解答各相关部门提出的问题,起到了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有针对性解决问题的效果。

考核奖惩机制。在系统建设及使用中,我们切实强化考核机制,实行周交流、月检查、季通报、年总结的考核机制。严格执行“考严、考细、考实”的准则,不摆花架子、不搞走过场,将工作任务完成好坏,与年终评先挂钩,保证系统的快速建成。

注重效果突出重点

促进系统功能健康有效运行

记者:淮安市在建设省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的过程中,是如何保障系统健康正常运行的?这个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刘晓春:为保证省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的健康运行,我们从实际效果出发,突出抓住重点,克服难点,侧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转变观念。省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的启动,部分单位及工作人员不能很快地适应,有的思想固化,认为多年来的管理方式是经过努力形成的经验,不愿轻易放弃;有的认为老办法不适用,新办法一时无法掌握;有的存在观望思想。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多次召开会议,讨论、座谈,一方面学文件,讲政策,转变观念;另一方面采用强行入轨的办法。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观念有了很大变化,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攻克难关。省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建成后,要想做到人人会使用,难度较大。应用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是软件本身的问题,有的事操作能力的问题,有的是单位工作要求的问题,一时困难重重,无从下手。针对这一现象,我们一方面动员大家克服畏难情绪,做好打硬仗的思想准备,另一方面把出现的问题集中起来,进行重点攻关,一件一件的解决,一项一项地落实,解决不了的问题,向上级、向软件开发商请教汇报,寻求解决方法,保证系统的正常使用。

加强维护。淮安健全了省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网络管理制度及信息安全保障制度,指定专人负责网络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系统,做到系统故障有记录,遇到故障及时处理;加强网络安全防范,实行每天询问、每周寻访、每月寻查制度。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树立了信用工作的形象,优化了信用服务,系统的开发应用,被评选为淮安市创新创优项目。

今后,淮安将以省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为基础,更好地发挥其效能,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开创淮安市信用工作的新局面。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