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低碳路径 共建绿色机场

2018-02-08 14:19:04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于淼

根据国际航空协会的预测,2015年至2040年间,全球航空运输业碳排放年均增长率将达到4.9%。到2025年,中国民用运输机场规划布局将达到370个,千万级以上机场也将不断增加,机场在碳排放管理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节能减排已经成为衡量各国民航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近日,由世界银行交通及信息通信技术全球实践局和上饶三清山机场项目建设指挥部携手主办,上饶三清山机场有限公司、北京中企卓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工程技术中心)承办的绿色机场规划设计与建设国际研讨会召开。围绕“倡行绿色规划设计建设、推广绿色机场发展理念”主题,各机场分享了在绿色建设实践与低碳研究方面的先进经验,共同探讨机场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发展的未来。

平衡生态机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06年,我国民航首次提出绿色机场理念,其发展可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技术应用与理念形成阶段、探索试点阶段、引领示范阶段及推广与发展阶段。北京中企卓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高工孙施曼为大家介绍了绿色机场的发展历程。

上饶三清山机场践行绿色机场理念,全面开展绿色机场建设,其航站区绿化率达到41.22%,飞行区绿化率达到66.59%。但建设绿色机场不仅仅是高标准的绿化率。

中企卓创是国内最早开展绿色机场研究的咨询机构,是昆明长水、成都天府、上饶三清山等机场的绿色机场主体研究单位,具有丰富的绿色机场研究经验。中企卓创教授级高工徐军库告诉记者:“绿色因素大同小异,建设绿色机场的核心其实是因地制宜。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运行高效和以人为本是其内涵。”

上饶三清山机场的实践印证了这一理念,上饶三清山机场项目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余小斌说:“我们对场区内耕植土地充分利用,保持水土,开展耕地占补平衡、森林植被恢复、水土保持补偿、樟树保护性异地移栽培植等生态平衡补偿……”这些举措正是为了因地制宜,以期在不破坏当地生态平衡的情况下进行机场建设。

新建的枢纽干线机场也致力于绿色机场的建设。北京新机场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实现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5%,外排流量每秒不超过30立方米。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设现场指挥部规划设计工作人员邹博宇介绍,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应用“海绵城市”规划理念与方法,因地制宜开展机场水资源综合利用,适当保留场址内的水域、植被,结合机场排水系统设计,构建机场景观带,促进机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青岛新机场内共有4个调蓄水池,降水量大时,雨水会根据重力自流进入调蓄水池,收集的雨水主要用于浇灌、景观水补给等。青岛新机场还在航站区建湿地,再生水处理规模每天可达7000立方米。

减排降噪航站楼、跑道各出其策

研讨会上,中国民航局发展计划司规划处(节能减排办公室)副调研员王任对《民航节能减排“十三五”规划》进行了解读,他说:“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缩减噪声影响范围,是中国民航机场发展进程中必须要打赢的两场攻坚战。”可见,绿色机场的建设不仅要关注减排,还要关注机场与周边社区的关系,尽可能地避免噪声污染。

备受瞩目的北京新机场在建设过程中秉持着引领绿色机场发展的理念,其典型创新型举措当数跑道构型。北京新机场跑道充分利用空地一体化运行仿真技术,使得地面和空中衔接顺畅、运行高效,侧向跑道可减少飞机为躲避首都机场航线而产生的绕行,这些设计都意味着在北京新机场起降的飞机能在节省燃料的同时提高效率,实实在在做到节能减排。不仅如此,跑道向南偏转20度使得飞机噪声避开廊坊主城区等人口聚集区。

世界银行交通及信息通信技术全球实践局首席航空专家查尔斯提出,机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包括电力、制暖、制冷、车辆等,因此在这些方面,各个机场下足了功夫,在航站楼、跑道皆实施了相应策略。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作为我国首个绿色机场试点示范工程,始终积极践行绿色运行理念,其采用“电制冷+水蓄冷”联合制冷方式,同时配合错峰制冷,根据季节、时段、流量等不同情况将航站楼空调机组分为7个区域和4种运行模式,实现了2014年中央空调机组节约用电1200万度。北京新机场将建成LED跑道。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采用自然光+人工照明+空调能耗的耦合分析,为建筑设计中采光窗的设计寻求“最优解”。上饶三清山机场则采用机场廊桥飞机供电方式,在登机桥下加挂航空地面电源,用于飞机过站停靠空调供电及航后检修供电,无油烟和噪声污染,且比燃油大幅节约成本。

[责任编辑:尹超]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