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主动战

2018-01-29 23:42:49 来源:本网专稿 

□“一行三会”依法全面从严监管,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财政部门坚持“堵后门”“开前门”,严控政府债务增量

□发展改革系统有效控制宏观杠杆率,推动防范地方隐性债务风险


□ 中国改革报记者 赵 薇

1月15日,中国银监会开出2018年首张罚单——浦发银行成都分行因涉嫌违规授信被处以罚款4.62亿元,浦发银行成都分行原行长、2名副行长、1名部门负责人和1名支行行长分别被处以禁止终身从事银行业工作、取消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警告及罚款。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列首位。

“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表示,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

防范风险是金融工作永恒主题

“如果守不住,一切都是白搭”

2017年12月8日,银监会对广发银行违规担保开出7.22亿元的罚单;2017年3月,中国证监会对鲜言等操纵市场案采取“没一罚五”的顶格处罚,罚没金额合计34.7亿元。这两张号称“史上最大罚单”的背后,是监管部门坚持“监管姓监”的决心,是金融业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有准备之战的缩影。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

公开数据显示,证监会2017年全年作出行政处罚决定224件,罚没款金额74.79亿元,同比增长74.74%,行政处罚决定数量、罚没款金额、市场禁入人数均创历史新高,为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运行提供了强有力保障;银监会系统2017年前10个月作出行政处罚决定2617件,处罚银行金融机构1486家,罚没合计6.67亿元,加上此次对广发银行的罚款金额,累计罚没金额已达13.89亿元;保监会2017年全年出具37张监管函,超过2014年~2016年监管函的总和。

“除了我们监管机构对银行业机构进行处罚和追责以外,我们也督促银行业自己也要进行内部的问责和处罚,全国各级银行业金融机构已累计内部问责处理分支机构2687个、人员16.7万人次,依法向司法机关移交252人。”2017年12月,银监会审慎规制局局长肖远企在“银监会近期重点工作通报会”上透露。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指出,从宏观层面上看,高杠杆是宏观金融脆弱性的总根源,在实体部门体现为过度负债,在金融领域体现为信用过快扩张。数据显示,2016年末,我国宏观杠杆率为247%,其中企业部门杠杆率达到165%,高于国际警戒线,部分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突出,“僵尸企业”市场出清迟缓。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也以各类“名股实债”和购买服务等方式增加杠杆。

微观层面主要是金融机构信用风险。近年来,不良贷款有所上升,侵蚀银行业资本金和风险抵御能力。债券市场信用违约事件明显增加,债券发行量有所下降。信用风险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社会甚至海外对我国金融体系健康性的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必须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

“金融业如果守不住风险底线,一切都是白搭。”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在2017年中国寿险业10月前海峰会上表示,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要牢牢把握守住风险底线这个根本主题,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加强薄弱环节风险防控

“既要防止‘黑天鹅’,也要防止‘灰犀牛’”

2017年11月,宁夏回族自治区金融工作局等联合发布通知,明确对小微企业担保贷款代偿业务采取“5221”风险分担比例,即国有背景融资担保机构分担50%,自治区融资担保风险补偿金与宁夏再担保集团共同分担20%,合作银行分担20%,所在地人民政府本级财政分担10%。其中,各市要建立本级融资性担保机构资本金补充和风险补偿机制,确保本级政府所承担的10%代偿责任所需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很多风险的积累,最终都要反映到金融风险。”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在2017-2018中国经济年会上提出,当前金融风险是经济和金融周期性因素、结构性因素和体制性因素叠加共振的必然结果,因此更应看出金融风险与这些因素之间的联系。“如现在面临的新旧产能换代以及去产能、去‘僵尸企业’,一旦出现结构性矛盾就必然会反映到金融领域。”

虽然总体来看我国金融形势是好的,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金融领域尚处在风险易发高发期。在国内外多重因素压力下,风险点多面广,呈现隐蔽性、复杂性、突发性等特点,潜在风险和隐患正在积累,脆弱性明显上升,既要防止“黑天鹅”事件发生,也要防止“灰犀牛”风险发生。

2017年以来,银监会全面排查各类风险隐患,突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风险防控,稳妥处置已暴露风险及风险事件,通过推动强化联合授信和集中度监管,减少对大中型企业集团特别是产能过剩行业企业集团的过度授信,目前投向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贷款较前一年同期减少了400多亿元;证监会在坚持常态执法的同时,开展违法违规信息披露、炒作次新股等恶性操纵、内幕交易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市场各类违法犯罪,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保监会围绕防范流动性风险、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战略风险等九个重点领域风险采取一系列监管措施,并于近期组织开展人身保险治理销售乱象、打击非法经营专项行动,强化监管制度落实,提升合法合规经营,彻底清除风险隐患,促进人身保险业规范健康高质量发展……

监管部门通过依法全面从严的监管工作,有力震慑了市场违法行为,引导市场主体敬畏法律、知所行止、严守底线,净化市场生态环境,巩固市场健康发展的法治基础,筑牢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防火墙”。

易纲表示,坚定不移打好防范风险的攻坚战,首先要控制好总体杠杆率,坚持积极稳妥地去杠杆、稳杠杆,把国有企业去杠杆作为重中之重,标本兼治解决地方政府的隐形负债问题;其次要坚决治理金融乱象,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对薄弱环节监管制度的建设;同时要继续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专项整治工作,金融管理权是中央事权,要明确地方政府的责任,压实监管问责,形成治理金融风险的整体、稳妥方案。

回归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本源

“将金融风险对经济社会的冲击降至最低”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

“要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回归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周小川表示,要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加强货币政策与其他相关政策协调配合,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方面形成调控合力。同时,要强化金融机构防范风险主体责任,通过推进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改革,使金融机构切实承担起风险管理、遏制大案要案滋生的主体责任。

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银行业回归本源、专注主业的效果有所显现,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有所提升。从增量上看,2017年前10个月新增贷款12.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5万亿元,占新增资产比例比上年同期大幅度高出35.2个百分点。而这些贷款主要是增加到制造业、新兴战略性产业和薄弱领域、薄弱环节。从质量上看,贷款结构优化和服务实体经济质量提高,产能过剩产业贷款余额比上年同期减少近400亿元,同比增速降至负数,为-3.33%。

2017年5月初,保监会印发《关于保险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积极构筑实体经济的风险管理保障体系,完善社会风险保障功能,发挥实体经济稳定器作用;增强保险增信作用,助力小微企业融资和出口企业“走出去”。“文件发布以来,保监会建立了以农业保险、大病保险为核心的保险扶贫保障体系,防止贫困户因病因灾返贫致贫。”保监会资金部副主任贾飙举例道。

“防控金融风险要立足于标本兼治、主动攻防和积极应对兼备。”周小川指出,科学防控风险,一要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避免金融脱实向虚和自我循环滋生、放大和扩散风险;二要优化结构,完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产品体系,夯实防控风险的微观基础;三要强化监管,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将金融风险对经济社会的冲击降至最低;四要市场导向,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减少各种干预对市场机制的扭曲。

强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

“万不可有半点含糊”

2017年12月,财政部先后通报贵州、江苏、四川等省处理部分地区违法违规举债担保问题。通报显示,2015年~2016年,江苏常州市金坛区等8个设区市的15个县市区共32个项目,涉及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通过信托或资产管理计划等方式违法违规举债担保问题。江苏省政府根据经核实的违法违规举债担保事实、整改结果、造成影响、相关人员责任等情况,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共计57人给予了开除、撤职等不同程度的处分。

2017年以来,财政部督促各地采取措施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坚决查处问责违法违规行为,并通过公开曝光对于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问题的处理结果,既起到警示作用,又有利于引导地方政府依法行政。

与此同时,财政部相继印发《关于坚决制止地方以政府购买服务名义违法违规融资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等文件,明确正面导向,设定“负面清单”,坚决制止违法违规融资担保行为,严禁以政府投资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购买服务等名义变相举债。

“财政部坚持‘堵后门’‘开前门’,严控政府债务增量。”据财政部部长肖捷介绍,一方面,地方政府一律采取发行政府债券方式规范举债,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坚决堵住违法违规举债的“后门”;另一方面,适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确定分地区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稳步推进专项债券管理改革,发展依靠项目收益自求平衡的专项债券,开好合法合规举债的“前门”。

“财政部坚持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目前已初步形成地方政府债务监督管理制度框架和风险防控体系。”2017年12月,肖捷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表示。

“对于发展改革系统来说,就是要不断健全重大风险监测、研判、预警机制,全力配合有关部门推进防风险政策举措,确保取得积极成效。特别是要推动防范地方隐性债务风险,万不可有半点含糊。”2017年12月22日,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表示,发展改革系统2017年以来强化风险监测预警,密切关注经济运行中的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加强政策预研储备;牵头指导市场化债转股有序落地,加强对建设项目资金情况的审核,防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2018年,发展改革系统将继续有效控制宏观杠杆率,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正如易纲所说,目前金融风险总体可控,我们一定能够打赢这场攻坚战。

[责任编辑:尹超]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