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产”撬动“资本” 企业获知识产权质押及标准增信融资超15亿元
2017年7月,位于成都高新区的四川立道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凭6项实用新型专利进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500万元,解决了资金缺口,为企业做大做强增添了新动力。
近年来,成都高新区在加强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与保护的同时,创新知识产权金融,知识产权质押及标准增信融资工作取得突出成效。累计助力88家(次)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获得11.92亿元资金;美幻科技、广达电子等60余家科技型企业通过“标准+实物”抵押打捆形式获得信用贷款3.5亿元。
知识产权质押及标准增信融资是一种相对新型的融资方式,区别于传统的以不动产作为抵押物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方式,企业以合法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作为质押物,向银行申请融资。
“标准、专利、品牌这些无形资产,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是科技型企业的立身之本和软实力的度量衡。”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知识产权质押及标准增信融资一方面将无形资产转化为企业发展动力,甚至成为贷款融资的砝码,以“智产”撬动“资本”,有效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将进一步激发科技型企业创新能力,有助于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主体。
据介绍,为创新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成都高新区探索形成“政府担保基金+服务机构(担保)+银行+评估”“担保+银行+评估”两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建立“企业库+风险分担资金池+管理办公室+项目专家评议会”的四层风险缓释机制,有力促进了知识产权与金融有机融合发展。同时,成都高新区在金融城、盈创动力大厦建设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功能区,重点发展知识产权基金、知识产权质押、专利保险等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定期召开金融机构和企业对接活动,解决企业融资需求。先后成功引入总规模7亿元的四川省知识产权运营基金、总规模20亿元的成都市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并推动四川九鼎智远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等3家服务机构入股四川省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参与知识产权运营基金的管理。
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行业从业人员超4000人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是提升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能力。当前,成都高新区正深入布局知识产权驱动创新,融入全球价值链。
作为西部首个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成都高新区获批设立了全国第六个、西部首个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2017年,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建设成效显著。以“优秀”等级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验收,进入首批示范区建设阶段。
目前,成都高新区区内知识产权代理、法律、信息、商用化、咨询及培训服务等六大业态呈现全面发展良好态势,在知识产权运营、评估等方面实现突破性发展。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已聚集各类知识产权服务机构84家,其中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运营服务、投融资服务机构超过40家,从业人员超过4000人,行业总产值达到4.4亿元,年均增幅超过30%。在代理服务方面,成都高新区聚集代理机构49家,占四川省的75%。
“成都高新区已形成涵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全过程的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体系。”成都高新区科技与新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说,累计建设中国(四川)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综合服务平台等各类知识产权服务平台10个,面向园区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广泛提供检索分析、咨询服务、展示交易、质押融资、宣传培训、维权援助等全方位知识产权服务。同时,在软件园、孵化园、天府新谷等科技型企业聚集园区和孵化器建立知识产权托管服务工作平台,提升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水平,重点园区和孵化器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托管率超过85%。
据悉,2017年,成都高新区制定出台《关于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若干政策》《关于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若干政策》等系列鼓励政策,对优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给予每家每年最高150万元奖励,高价值专利的转化和产业化给予最高150万元资助;对创作IP为核心业务的文化创意类企业,按照IP收入5%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补贴。
“科技创新是成都高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当前,成都高新区正大力发展新经济、电子信息、生物等主导产业,而这些产业正是知识产权数量集中、标准话语权很重的领域。”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成都高新区将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区战略,推进“成都高新制”标准接轨国际,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创新应用对产业转型升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支撑、辐射和带动作用,助力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