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新”双创点亮“创客郫都”品牌

2018-01-18 14:43:36 来源:本网专稿 

新组织扎堆多

产业结构更优化

如何融入新经济,让“旧引擎”重生,获得新的“加速器”是郫都“双创”扶持新组织成长的瓶颈。在2017年数字经济(中国·成都)峰会上,郫都区对外发布“潜力独角兽”培育计划名单,确定京东云创、成都优易数据有限公司、成都寻道科技有限公司等22家企业首批入库,让众多企业艳羡不已。

  2017年初,京东云创空间落户菁蓉镇,成为广大创业企业对接京东资源的落地窗口。凭借京东特色资源以及农匠优品等销售渠道,同年底,唐昌街道与京东云创空间(郫都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标杆农业品牌。“以前先锋村萝卜干生产大多数是粗加工模式,仅仅赚取萝卜干的加工费。现在好了,与京东云创新空间(郫都区)达成战略合作后,能够促使先锋村萝卜干品牌化,赚取的利润直接翻倍。”唐昌街道先锋村党支部书记任健表示,曾经村里农产品不仅面临农产品销售局限于村级合作社或线下农贸市场,还有产品推广难、产品销售渠道受限等问题。“现在通过京东众筹、京东商城等一系列平台都能解决。产品的销量增加,大家收入翻番,也就更有奔头了。”

  像唐昌街道与京东云创空间(郫都区)这样的孵化模式,正是郫都区近年来升级招育双创孵化载体,创新孵化模式,培育潜在独角兽企业,破解“双创”扶持新组织成长难题的创新举措之一。据悉,围绕为新经济组织配给成长要素,郫都区还通过制定动态培育办法,设定准入标准,建立了联系机制。其中,郫都区交通运输局依托菁蓉镇成都智达万应科技有限公司探索的“智达万应”智慧交通项目两年内实现营业收入从零到亿的突破,是郫都区采用应用示范工程、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等方式,搭建成果发布与应用对接平台的一个缩影。

  此外,围绕完善新经济组织配给成长要素,郫都区还引入了金融机构。同时,还设立3支政府引导基金,引进创投机构28家,聚集基金22支,2017年实现融资5.8亿元,辅导新上市企业40家,在天府股权交易中心挂牌31家。

新产业成长稳

发展动能更强劲

围绕产业培育,郫都区不断改造传统产业,让老树发新芽;补齐新兴产业短板,让小树长成大树。位于菁蓉镇的成都云处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致力于大健康产业互联网、物联网底层技术研究开发,实现用户、医护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联互动,是典型的大数据+健康的企业。

  “‘云处方’产品的核心并不是实体,而是一款搭载SMIS系统的软件,是开放的大健康平台。”成都云处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兵介绍,公司与其他企业联合研发推出了SMIS系统,其目的是模糊医院和家庭的界限,让健康借助互联网、物联网的平台进入家庭,为广大人民健康服务。“SMIS可实现IPAD、手机等多媒体终端控制病床体位、病房电视及空调系统等;病床内置无束缚生命体征监测模块,无束缚、实时监测心跳、呼吸频率等,可远程监测、预警、操作。”在公司,记者现场体验了“云处方”核心产品,心率、脉搏、血压等生命特征可从产品仪器上一览无余,切实感受到智慧医疗对生活带来的巨大便利。

  在信息时代,互联网与大健康产业的结合,必然引领健康产业走向更广阔的未来。“市场需求提升,是社会结构变化导致的必然趋势,这一切要素共同综合出了生物医疗行业日趋火爆的态势。”陈兵表示,在这一态势的驱使之下,相信生物医疗这一健康产业将在接下来的几年内迎来大规模的爆发式增长。

  “云处方”的成功,正得益于郫都区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实施。郫都区聚焦新经济“六大形态”,重点在电子信息、大数据、无人机、新材料、智能制造、生物医疗等产业,培育新经济市场主体。截至目前,已引进安徽杰狮隆、易格电子等半导体企业,聚集研发设计、信息技术服务等新兴产业项目1761个,初步实现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


[责任编辑:]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