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李学锋对“百强县特色小镇发展指数研究课题”进行说明。新华网发
新华网长沙1月14日电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李学锋在2018中国特色小镇博览会上指出,应当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考量特色小镇的培育和创建问题。
李学锋介绍了“百强县特色小镇指数研究”课题,指出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希望通过指数反映全国特色小镇培育建设的状况,去探索特色小镇与中小城市或者与百强县市区发展耦合的机制;通过典型特色小镇的示范效应,推广成功经验,推动资本、产业、文化、生态等要素在特色小镇聚集。同时,也会探讨乡村振兴过程当中特色小镇应该如何发挥战略支撑作用。
从指标体系来看,该研究从理念、内涵、形态的角度,会从规划管控、产业支撑、文化传承、基础设施、生态宜居、机制创新、联动发展等方面去深化、去完善。
李学锋从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前景可期、百强县市区承担发展新使命三个角度进行了说明。
人口和产业向中西部地区双转移没有实现
到2016年年底城镇化率已经到57.35%,放到全球去比,目前我们的城镇化水平大致处于中等水平。如果我们城镇化率到70%、75%的话,可能还有大约3亿人口需要进城。数据表明,现在城镇化速度并没有变慢,预计到2020年城镇化率会达到60%左右之后。
李学锋指出,现在依然可以看到相当大比重的人口都集中在东部地区。在2000年以后,东部地区的人口比重一直处于提升当中。也就是说人口并没有向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转移,相反中部地区从2000年以后,连续16年人口比重都处于稳定的下降状态之中,西部人口总体来说没有明显上升。在这样一种背景之下,可以得出结论,第一,城镇化仍然在快速推进,第二,人口仍然在向东部流动。
从经济总量的变化来看。以2010年以后的6年数据来看,西部地区的增长比东部地区要快一些,但是,中部地区仍然比不过东部地区。这意味,产业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西部地区获得新的发展优势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从这个角度来说,人口和产业向中西部地区双转移并没有实现。
百强县市将会成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支点和关键结点
十八大以来,城乡一体化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在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城乡一体发展取得新成效的同时,十九大对乡村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城乡融合发展中,双向流动的障碍、资本人才下乡的阻碍方面,李学锋说:“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人才和资本之所以不愿意下乡,是由于中小城市不够发达,它的服务体系、支撑能力、生活环境不能达到资本和人才的需求,这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支点和关键结点。”
对此,李学锋认为百强县市区会成为重要载体,在人口仍然向东部地区聚集的情况下,二线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镇将会迎来黄金的发展机遇。百强县市区凭借优良的区位优势、雄厚的基础,将在人口吸纳方面发挥战略作用。
更重要的是,百强县市将会成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支点和关键结点。乡村振兴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这个难点在于具体的投入方式上。我们需要在流动自由、选择权利和底线保障三个方面着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