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欧合作不断深化 中国-欧洲中心成开放合作新窗口
近年来,随着成都打造国家向西向南开放的门户城市,抢抓国家建设“一带一路”和西部大开发等机遇,积极开展对欧国别合作,大力实施“蓉欧+”战略,推动蓉欧合作不断深入。中英研究院进驻的中国-欧洲中心,于去年5月在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启动,是中国首个对欧合作综合服务平台,正致力于打造面向“一带一路”和中国西部对欧全面开放合作的新窗口,成为承担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功能的功能性载体。
沿成都天府大道向南,坐落在其东侧、高192米的“icon·云端”建筑正是中国-欧洲中心的主体建筑。中英研究院位于中国—欧洲中心9楼,面积达3343平方米。成都高新区将给予中英研究院办公场地三年房租免除与后两年房租减半的优惠扶持。据悉,去年7月,成都高新区对外发布《关于推动“中国—欧洲中心”建设的若干政策》,对于欧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机构、企业、人才入驻中国—欧洲中心,将给予房租减免、配套服务等多项扶持。
中国—欧洲中心定位于6+N功能布局,建设欧洲商品贸易展示交流中心、中欧技术交易中心、中欧创新创业孵化中心、欧洲及全球500强企业总部基地中心、欧盟成员经济发展促进机构办事中心和欧洲文化教育艺术博览中心6大功能区,以及欧洽会永久会场、剧院、音乐厅、国际酒店等N个综合配套服务区。目前,剧院和音乐厅已投入使用,主楼部分楼层已完成装修,预计于今年5月全部竣工。届时,相关入驻机构及企业将搬入。
“自启动以来,中国—欧洲中心备受关注,成效显著。”成都高新区科技与新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说,去年,中国—欧洲中心相继承办2017国际创业孵化峰会、第十二届欧洽会等活动,并在第十二届欧洽会上,迎来欧盟研究与创新中心“ENRICH中国西部中心”的入驻,与欧洲商业与创新中心联盟、奥地利联邦商会、德国北威州投资署、捷克技术中心、英中经贸发展中心等17家欧洲机构交换入驻机构文本。
作为中西部经济外向度最高的区域之一,近年来,成都高新区对欧合作不断深化。自2016年与法国索菲亚科技园签订合作协议结为姊妹园区,双方又于去年进一步深化合作——将在对方园区互设创新中心;2016年,在第50届范堡罗国际航展上,成都高新区与范堡罗公司、欧盟中心签署三方合作备忘录,通过国际航展,共同推进成都高新区航空航天全产业链升级发展,打造成都临空经济区;去年7月,成都高新区又与英国谢菲尔德创新园区签订结为“姊妹园区”合作协议,在航空航天、运动健康、教育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此外,成都高新区积极搭建国际化合作与交流平台,截至目前,欧洽会成功举办12届,累计参会的欧方企业达3570余家,中方企业达6520余家,成功安排企业配对洽谈26200多场次,达成意向性合作协议2527项,已发展成为中欧交流规模最大的投资、贸易和技术创新合作盛会之一,并连续5年组织300余名企业家赴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开展项目推介、配对洽谈、园区考察等活动。
“中英研究院既是英国科技成果和创新机构进入中国市场的‘入口’,也是中国创新机构和企业进入英国市场的‘通道’,将进一步推动成都高新区对欧合作全面深化。”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成都高新区将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充分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等先行先试机遇,加快建设成都天府国际空港新城,推动与全球创新高地战略合作,共同搭建技术、人才、资金、孵化为一体的国际性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打造万亿级国际创新创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