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战由“打赢”向“打好”转变

2018-01-10 10:28:03 来源:本网专稿 


五年来我国已减贫超6600万人,近70%贫困人口消除极端贫困,首次实现贫困县总量减少

□ 中国改革报记者 王岩

“从目前的进展看,总体上完成脱贫攻坚任务问题不大。现在不仅要完成,而且要打好。”1月5日,国新办就脱贫攻坚工作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在会上表示,目前我国已减贫6600万人以上,接近70%的贫困人口消除了极端贫困。自1986年设立贫困县以来,2016年首次实现了贫困县总量的减少,在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脱贫攻坚要实现“五个转变”

刘永富表示,经过几年努力,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从贫困人口减少看,五年累计减贫6600万人以上,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在五年时间里减少了2/3以上,离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越来越近。从贫困县摘帽看,我国自1986年设立贫困县以来,经过3次调整,总量有增无减。2016年,有28个贫困县率先脱贫摘帽,第一次实现了贫困县总量的减少,2017年还会有100个左右的贫困县脱贫摘帽。

近年来,我国贫困地区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呈现出新的发展局面。通过产业扶贫,推动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电商扶贫等新业态快速发展,进而促进经济发展。通过生态扶贫、易地扶贫搬迁、退耕还林,明显改善了贫困地区生态环境。通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大量投入,贫困地区尤其是基层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增强了发展后劲。通过组织开展贫困识别,实施扶贫项目,增强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培育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提升了农村基层的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我们还通过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既锻炼了干部,又培养了人才,为国家积累了宝贵财富。”刘永富介绍说。

“成绩不能高估,困难不能低估,问题不能回避。”刘永富同时指出,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脱贫难度仍然很大。以“三区三州”为代表的深度贫困地区基础条件薄弱,致贫原因复杂,脱贫成本高。在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老年人、病人、残疾人等特殊贫困群众比例大,越往后比例会越高。

“现在农村的穷人基本上都找出来了,而且比较准确。下一步我们就要让他能够稳定脱贫,保证脱贫质量,减少返贫的数量。”谈及下一步考虑,刘永富表示,将根据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脱贫攻坚的形势变化、工作进展,在做到“五个坚持”的基础上,实现“五个转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从注重全面推进帮扶向更加注重深度贫困地区攻坚转变,从注重减贫速度向更加注重脱贫质量转变,从注重找准帮扶对象向更加注重精准帮扶稳定脱贫转变,从注重外部帮扶向注重外部帮扶与激发内生动力并重转变,从开发式扶贫为主向开发式与保障性扶贫并重转变。”

四举措帮扶深度贫困地区

深度贫困村是打赢攻坚战最薄弱的环节。国务院扶贫办党组成员夏更生在会上介绍说,目前,我国贫困发生率超过20%的深度贫困村有2.98万个,是脱贫攻坚的难中之难,硬骨头中的硬骨头,也是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

夏更生表示,对深度贫困地区的帮扶将从加大派的力度、增强帮的效果、加强管的措施和提高服的水平四方面采取措施。“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注重实际效果。特别是因病致贫的家庭、贫困的老年人、贫困的残疾人这些特殊类型的贫困群体,要加大帮扶的力度,按照一村一队的要求,加强力量整合,形成帮扶合力。”

前段时间,出现因城市管理需要,部分务工人员从城市搬离的现象。对于有记者提出“在这种趋势下,如何能做到既帮助他们脱贫,又能兼顾今后发展要求和趋势?”刘永富表示,在进城务工方面,安排区域间的劳务协作,由贫困地区和东部城市的政府部门组织企业、倡导企业接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去务工。“据不完全统计,现在这个数字是577万人,而且是稳定就业的,不仅有工资,还有社会保障。”

刘永富表示,根据产业结构发展,在一些贫困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村建立扶贫车间,城市的一些企业、县城的一些属于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转移到村里,利用旧的学校、办公场所、农村院落,农村的农民特别是一些贫困人口可以在家门口务工。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