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信用信息在全国范围内“动起来”

2018-01-02 14:12:51 来源:本网专稿 

——访合肥市发改委主任秦远望


□ 中国改革报记者 岁正阳

近年来,合肥注重以平台共建共享为基础推进合肥市信用体系建设,通过搭建信用共享平台,打通信用体系建设的“任督二脉”,让原先分散于各个部门和领域的信用信息,在全市、全省以及全国范围内“动”起来,为实现信用数据、信用承诺书、双公示数据、红黑名单、联合惩戒等数据上传下载提供技术支撑,有力地保障了“一处失信,处处受限”落到实处。

合肥市发改委主任秦远望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市正在全力推进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和“信用合肥”网站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信息系统和数据安全建设,构建数据共享网络,扩大信息联通规模,提升信息归集覆盖率,强化信用信息查询应用,积极打造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合肥市信用平台。

以平台共建共享为基础

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记者:在首届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门户网站建设观摩会上,合肥市获得嘉奖,这份荣誉是对合肥信用体系建设的肯定,能简单概括一下合肥信用体系和信用平台的建设情况吗?

秦远望:2017年11月28~30日,国家发改委在北京举办首届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门户网站建设观摩会。合肥市发改委、合肥市信息中心参加现场答辩。经评审,合肥市信用信息平台和信用合肥门户网站获评“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门户网站一体化建设特色性平台网站”荣誉称号。这是继7月份获评“全国城市信用建设创新奖城市”之后,合肥市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在本年度第二次获得“国家级”荣誉。

一直以来,合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在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过程中,以科学的顶层设计为引领,完善机制和制度,探索联合奖惩新路径。如今,信用体系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内生需求,“信用合肥”成为大湖名城的新品格。

2003年,我市启动“信用合肥”建设,“信用合肥”门户网站上线。2014年,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出台首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专项规划。2015年,成为国家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创建城市。2016年,合肥市信用平台正式上线运行。2017年,作为首批信用示范创建城市,获得全国城市信用建设创新奖。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过程中,合肥重视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注重以平台共建共享为基础推进合肥市信用体系建设。

合肥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总体设计为“一中心、两体系、一网站”。“一中心”指信用信息大数据中心、“两体系”包括征集与共享交换体系、信用信息应用服务体系;“一网站”即信用合肥门户网站。平台核心功能包括目录管理、征集管理、共享交换、数据处理、信用信息应用等,为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在信用平台建设之外,合肥市注重强化制度保障、构筑标准体系、梳理目录清单,信用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信用信息共享

打通信用体系建设“任督二脉”

记者:在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最大的难点是信息共享和归集,合肥市是如何让信用信息“流通”起来,编牢这张信用体系网的?

秦远望:确实是这样的。形象地来说,在武侠小说中,要成为高手就要打通任督二脉。而对于信用平台的建设而言,将分散在各个部门之间零散的信用信息进行归集和共享,就相当于打通信用体系建设的“任督二脉”。不论在哪个领域,一张牢固的“信用网”,都能让守信者得到褒奖,让失信者受到惩戒。

目前,合肥市信用平台共归集全市52个市直部门、252项关于企业法人或自然人信用信息。同时,还归集了全市所有市直部门、698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息。

这种信用信息的流通不仅仅是在合肥市,合肥市信用平台具有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功能,能让信用信息在“国家平台”“安徽省平台”与兄弟城市平台之间自由流通,实现了信用数据、信用承诺书、双公示数据、红黑名单、联合惩戒等数据的上传下载,依据数据权限分级分类,实现数据权限的申请、授权与应用。截至2017年12月25日,合肥市归集“双公示”数据达130万条,均全量上传信用中国网,推送至安徽省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的信用数据达948万条。

社会公众想要查询信用信息也十分方便,合肥市信用平台提供公共信用信息“一站式”查询。“信用合肥”网站、微信客户端、APP客户端,均已开通信用查询功能,查询方式有法人名称、注册号、组织机构代码、法人代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通过在平台设置公共信用信息查询栏目和平台查询框,以数据库中法人公共信用记录为基础,较为全面地反映法人的信用信息,生成信用查询报告。

共建单位联合奖惩

信用信息深化运用

记者:我们一直在提“让守信者受益,让失信者难行”。在联合奖惩方面,合肥如何利用信用信息平台和“信用合肥”网站,推动信用信息的深化运用?

秦远望:合肥市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开发设置联合惩戒系统,为合肥市各部门实施联合惩戒提供技术支撑。

在合肥市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各个共建单位的信息系统可以通过接入平台联合惩戒接口,实现联合惩戒信息的共享、联合惩戒企业的提示等功能。同时,平台还具有红名单功能,并同步在“信用合肥”网站公示。借助守信激励应用,配合“信用合肥”网站“守信激励”专栏,有效推进开展守信激励工作。

当前,我们依托“信用合肥”门户网站,支持政府部门、信用主体及第三方机构等各类主体的信用信息合法合规应用,网站开设信用动态、政策法规、专项治理等栏目,展示信用信息的应用结果。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合肥市推动市直单位在900多个事项中查询、应用信用数据,成立大数据资产运营公司,与合作企业共同做好信用数据资源开发应用工作。

数据处理“智能化”

让7亿条数据实现“可视化”

记者:在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汇集着庞大的信用数据,合肥是如何做到对信用大数据智能分析和可视化展现?

秦远望:目前,合肥市信用平台归集102万法人信用数据1800万条,980万自然人信用数据7亿条。为了更好地应用这些数据,平台具有对数据清洗、比对、整理等功能。

信用信息数据处理是整个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核心中枢,系统提供了数据转换、数据清洗、基准叠加、编码赋码等信用信息数据处理必须的数据处理手段和流程。在征集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数据转换、数据清洗、数据比对、数据关联等数据处理手段,形成各个单位的合乎数据标准的信用数据。然后通过对各单位之间的信用数据进行数据校核、关联比对,并对数据进行编码赋码,形成统一的信用数据库。

在数据智能分析方面,合肥市信用平台建立了一套数据分类分析机制,以便于进行数据信息的查询、使用和管理。目录服务模块通过对“落地”数据的“目录化”分类处理,可提高平台数据的查询、管理效率,可实现数据的智能分析。

在信用大数据可视化方面,合肥市信用平台根据各类主题数据信息的分类及其特点,可以将合肥市信用平台中信用数据征集情况、主体类别统计情况、“红黑榜”统计情况、双公示统计情况、联合惩戒统计情况等数据通过各种图形直观地展示给用户,并可以将数据的各个属性值以多维数据的形式表示,从不同的维度观察数据,从而对数据进行更深入的观察和分析。

数据安全保障

筑牢安全管理每一道防线

记者:数亿条的信用数据,有力地推动了合肥信用体系建设,可一旦发生数据安全事故,带来的后果难以想象。在做好信息数据的安全保障方面,合肥是怎样做的?

秦远望:对于信用数据的安全保障问题,我们在启动平台建设之初,就将这项工作当成重中之重,建立了一套数据安全保障体系。

合肥市信用平台部署在合肥市电子政务外网之上,目前合肥市电子政务外网已通过三级等保认证。平台的硬件安全依赖于市信息中心的虚拟计算中心,虚拟计算中心提供基于三级等保的网络杀毒、入侵防御、防火墙等安全防护手段。

在涉及一些敏感信息时,平台系统可以实现敏感信息掩码显示。即根据合肥市公共信用信息目录,按照数据共享权限,合肥市信用平台各数据均分为“社会公开”“机构共享”“授权查询”等不同权限,其中权限为“社会公开”类的数据可以直接通过“信用合肥”网站进行公开公示。对自然人身份证号码等敏感信息,均采用掩码方式显示。

在系统安全保护性方面,通过三层架构中的应用服务器将数据库隔离,防止外部人员对系统数据的破坏;通过权限控制、数据加密、记录完备的操作日志和变更日志来保证系统安全性、可靠性。这些保障举措和制度,筑牢安全管理每一道防线,确保信用数据安全。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