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缔低劣产能 促进产业升级

——全国部分地区锰业调查报告
2017-12-26 16:57:25 来源:本网专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随着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中国经济正在开启新的时代。

围绕着质量变革,中国正在展开一场从理念、目标、制度到具体领域工作细节的全方位变革。制造业技术升级、产业结构高端化的发展特征愈加明显。对于锰业发展来说,更是迫切需要按照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污染防治、资源整合,产业升级,优化供给,由粗放低劣的高增长向技术创新的高质量转变,成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发力点。

从去年底到今年上半年,北京绿家园等环保组织的几十位环保志愿者分赴广西、云南、贵州、重庆、四川、福建、湖南和宁夏对锰产业进行了一番调查,通过实地走访企业和附近百姓并进行渣样和水样检测形成环境报告,令人触目惊心。

一个小产业却是大污染,一个小企业却是大破坏

锰及其化合物作为一种重要的原材料,钢铁工业是最重要的领域,用锰量占90%~95%,正所谓“无锰不成钢”。其余10%~5%的锰用于其他工业领域,如冶金、化工、电子、建材、航天和农牧业等行业。我国锰生产主要是锰矿及锰矿粉,二氧化锰、硫酸锰、金属锰、电解锰、硅锰合金等产品。

我国现已查明的213个锰矿区、5.66亿吨保有储量分布于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其中以广西和湖南最为重要,保有储量分别为2.15亿吨和1.03亿吨,占全国总保有储量的38%和18%,其次是贵州(0.74亿t)、云南(0.48亿t)、四川(0.27亿t)。但矿床规模多为中、小型,大型只有7处。而且矿石质量较差,以贫矿为主。我国锰矿储量中,富锰矿(氧化锰矿含锰大于30%、碳酸锰矿含锰大于25%)储量只占6.4%,贫锰矿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93.6%。可是围绕着这些矿区开采和生产却很活跃,形成了著名的“锰三角”地区,即湖南花垣、重庆秀山和贵州的松桃,广西、云南、四川、湖北、福建、新疆、宁夏也是锰生产大省。但南北发展极不平衡,南方企业80%以上锰矿产量来自地方中、小矿山及民采矿山,多以自采矿生产,产能在几千至几万吨之间,广西中信大锰产能为12万吨/年,目前全国产能排名第二,而北方的天元锰业则完全进口锰矿石产能80万吨/年,在行业中具有绝对的规模优势。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非主产业的辅助产业却以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换取低劣的产能和微薄的利益。广西的一个镇当地居民介绍说10年前镇上大小老板百多家的采矿,这些年由于政府加强了环境治理,依然还剩下30多家。一条30多公里的路段,路边有近10家小厂,这些小厂设备简陋,没有任何的防污染措施,场内外污染也非常大,排水几乎没有任何处理措施,那一带不仅空气质量差,对周边的耕地和山林生态及水源都有很大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多次发生锰企业引发的恶性事件:如湘潭电化厂在2007年3月30号,被第三方检测工业污水,直排湘江,铜、锰等指标严重超标,其中锰的含量超出了国家标准45倍;2011年四川岷江电解锰厂渣场泄漏引发的涪江污染事件;2012年贵州铜仁万泰锰业渣场泄漏引发的沅江污染事件;2014年3月30日,正逢湖南早汛,雨水从高约40米的露天废渣山上倾泻而下,之后,污浊的雨水流入村子的河塘沟渠,又一路蜿蜒北去,直排涟水河——湘乡市唯一的地表水源地,周边的农田因受污染多数荒废;2017年3月28日10时许,秀山县溶溪镇宝田锰业公司(基建矿山)井下+180米水平绞车房在进行锚杆穿孔作业过程中,未进行预先护顶,在有明显裂缝的顶板危岩下冒险作业,最终引发顶板坍塌事故,致3名作业人员死亡。

锰行业因污染事件频发逐渐引起社会更多的关注,有关部门也采取了一些治理措施并关停了一些采矿和生产企业,但由于早期锰产业的无序发展导致的历史欠账较多,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技术总体水平仍较为落后,加之锰企业进行规划整合后,生产企业环保投入不足,企业内矿物、废渣储存处理设施不完善,锰渣随意堆放,大量渗滤液没有收集处理,存在泄漏污染农田和地下水的风险;有些关停搬迁企业遗留渣场、尾矿库及厂区存在渗漏较严重、场地中遗留的大量含重金属污染物未清理、场地土壤受不同程度的污染等问题,再加上地方保护、环保部门监管不足,环境安全隐患仍然较为突出。在这次志愿者调查取样后也有四川和贵州三个地方的环保部门予以反馈,也不过只是表示对其污染问题进行督促整改而已。

我们用在调查期间实地拍摄的照片来看看锰生产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锰生产废气主要包括制粉工段矿石破碎、磨粉过程中产生的含尘气体、制液工段产生的硫酸雾和电解过程中产生的氨气。

锰业废水主要是钝化废水,压滤布、隔膜布、阴极板冲洗废水,电解车间地面冲洗废水、阳极液等。电解锰废水水质复杂,含有Cr6+、Mn2+及NH3-N等有害成分,且悬浮物多,色度大。其主要危害表现为铬、锰和氨氮的危害,附近居民有反映排放废水污染河流并毒死居民养的鱼。 

锰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是中国关注度较低的污染物之一。饮用水中长期锰超标,会导致慢性中毒,可出现震颤性麻痹,严重危害人的神经系统。

锰渣是锰行业最大的污染源,是硫酸浸出液压滤过程中产生的过滤酸渣,为黑色泥糊状粉体物质,颗粒细小,含水量在30%上下。其成分复杂,浸出液中锰含量极高,铅、铬、锌、镍等多种重金属元素含量也处于较高的水平。如锰渣不经处理任其堆放,防渗措施不当、不全,将会对地表水和地下水、土壤造成严重污染。何况我国多是贫锰矿,产出比甚至不到十分之一,废渣量极大。

据村民介绍,锰矿企业生产多少年,土壤植被就坏了多少年。即使停止开发生产了,土壤恢复又不知要多少年,更不知能不能修复。当地村民无奈只得将农田全部荒废,心疼不已。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