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阶段:考核指标要从数量转向质量

2017-12-25 21:05:00 来源:本网专稿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在首届新时代地方工业园建设创新峰会上详解高质量

□中国改革报记者 王健生 徐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什么是高质量发展?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在12月23日举行的首届新时代地方工业园建设创新峰会上,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了阐释。

祝宝良表示,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制定经济发展政策、实施宏观调控,都要以高质量发展作为一个主要目标。特别是,未来要打造“六个体系”: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考核评价标准。“考核数量经济发展的指标,现在要转向质量发展的指标。”

祝宝良分析称,人均GDP到了8000美元这个阶段,老百姓的需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满足吃穿住行用,转向对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多样化需求、高质量需求。同时,产业结构也转向以服务为主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旅游阶段。这个阶段不再过多追求数量,而是对产品质量提出更高要求。

怎么理解高质量发展?祝宝良认为,从宏观上来看,分别要从生产结构、供给结构、需求结构、生产要素投入结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参与贡献的收入分配结构,从流通渠道以及生产消费、流通、分配循环的角度,来看到底有哪些指标是高质量的。

从要素投入上看,我国劳动力成本在提高,同时近几年16岁~66岁的劳动人口每年减少将近400万。近几年我国资本产出率也是非常低的。此外,土地利用率、能源产出率、科技进步贡献率等要素条件都在发生变化。“这些整合到一起就是生产力全要素要高。”祝宝良说。

从经济循环角度来说,生产分配、流通消费这个循环要畅通,不至于发生梗阻。实体跟虚拟经济发展之间也要有一个指标。

祝宝良认为,从中观上来看,就是从产业、部门上看。部门的附加价值率要高。目前,中国产业附加价值率,特别是工业,只有18%左右;而美国工业企业的附加价值率一般在33%左右,差距非常大。

从微观上来看,企业作为经济的细胞要健康,即企业的利润率要最大化。为此,要进行国有企业改革,保护好产权。“对一个国家来说,更多地是从宏观层面上来看质量。但是老百姓是从微观上、产品上来看质量的。因此,不一定都去搞原始创新,可以消化吸收再创新,适合老百姓需求的就是高质量。”祝宝良说。

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祝宝良认为,从宏观上来说,要建设一个现代化经济体系;从产业来说,要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同时要进行三个变革——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体经济要跟科技、经营、人力资源协同。市场机制要有效,微观主体要有活力,宏观调控要有度。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