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三:
2017电子商务“双十一”网购节负面典型案例
1、线上优惠纸巾质量与价格共“打折”
同样的纸巾,为什么网上买的薄很多?同样的羊毛外套,为什么网上买的羊毛含量少很多?这让消费者很难真正获得实惠,被“专供”商品耍得团团转,引起消费者频频投诉。
“‘双十一’我在网上购买的纸巾,和平时在该品牌实体店内购买的不太一样,又薄了又粗糙。”刚收到快递的北京市民王艳在朋友圈晒照片,称商家在价格打七折的同时,质量也“打折”了。
同一品牌的商品,为什么线上线下价格差距如此之大呢?原来,同一个厂家生产的商品,供应给实体卖场和电商渠道的货是不一样的,“电商版”产品在外观设计、类型、选材上都与实体店有不小差距。一些厂家为爱打价格战的电商单独定制“专供商品”在业内已是公开的秘密。标注“电商专供”的商品与实体店销售的产品看似差不多,但只要仔细看就会发现颜色、内件配备或某些功能存在差别。该类商品通常按照实体店的某种产品型号做出某些改动,多数情况是为了节约成本,所以较实体店一般价格低一些,质量也会差一点。
(来源:长沙晚报)
2.“赠品”不花钱质量便“三无”?
“双十一”的疯狂慢慢过去,“剁手党”们都陆续收到了自己心仪的商品,有很多商品都附有赠品,但是有些赠品的质量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
浙江杭州萧山区邓先生在网上看中了一款自行车,自行车售价不便宜,但是商家承诺邓先生会附赠一些赠品,其中有一款运动水壶,样式精美,看上去很不错。邓先生心想,骑着自行车,配上精美的运动水壶,锻炼身体还是挺美的,于是邓先生就下了单。
邓先生收货后发现自行车倒还可以,但是这运动水壶实在是不敢恭维,颜色、质感和图片有很大差异,开水倒入壶中,壶壁就会发烫,根本没有保温功能。而且壶的外包装和壶身上除了商家的广告语,没有任何厂名、厂址、使用说明等,完全是一个“三无”产品。
邓先生找商家理论,商家问自行车的质量是否有问题,邓先生说未发现问题。商家称,邓先生并没有为赠品付钱,所以商家不负责赠品的质量问题。《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经营者提供赠品或者服务,应当符合质量要求;赠品或者免费服务的质量存在瑕疵的,应当向消费者事先说明。
邓先生向当地的消保委投诉,经消保委调查,认为该水壶不仅没有商家宣传的保温功能,而且有可能造成消费者烫伤,依法要求商家为邓先生更换等值的商品,同时要求商家立即下架该批运动水壶。
(来源:萧山司法)
3、购车款变定金孰是孰非
随着电商的发展,汽车电商也初具雏形,甚至不少商家也参加“双十一”购物节,当然这里有的商家只是图一个噱头,将商品加价再减价,有的也确实是商品五折出售,而有的却真真实实的是一个骗局,在前段时间的“双十一”就有一位海南消费者邱先生反映,自己在某网站上就遭遇了一起骗局。
原来邱先生11月11日当天在某汽车购物网站上看到了一款日产的跑车,是进口日产370Z,原价60多万,标价11,111元,只需要一万多块,合下来邱先生相当于0.16折买的,就可以将这台车买回家,所以邱先生当即付了款,并动身去4S店去提车,但是到了那里,却傻了眼。
4S店当场就告诉他想提车那是不可能的,这不过是这台车的一个定金而已,并不是这辆车的销售价。邱先生表示不能接受并继续和4S店工作人员理论。后来邱先生当场出示了截图为证,但是4S店的工作人员还是不承认这是购车款。
有的网友表示这种事情如果邱先生没有贪便宜的心理是不会出现的,只能怪邱先生自己贪便宜。但是也有不少网友表示,这是4S店的失误,应该承担责任。这件事情到底该怪谁呢?
(来源:凤凰网)
4、线下商家中奖骗局:假低价促销真高价销售
海南海口明珠广场一商家在“双十一”当天开展了幸运抽奖活动。但让中奖者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幸运抽中了5折购买平板电脑的二等奖,却发现所谓的低价购物竟然高过了网上的实际购买价格,感觉受骗的消费者愤而向海南省政府综合服务热线12345投诉,最终退回了购买款。
11月11日,服务热线12345接到海口一位消费者投诉,反映其在海口明珠广场1楼的商铺参加“双十一”抽奖活动遭遇欺骗。据消费者介绍,开展抽奖活动的商铺宣传百分百中奖,抽到的产品只需要平时5折价格购买。自己幸运抽到了二等奖,商家告知只需支付1399元即可购买华为平板电脑。购买后自己到华为线上商城进行查询,发现所购买的平板电脑实际售价只要849元,而当事商家拒绝退款。消费者认为该商家属于虚假优惠,是欺骗性有奖销售。
接到投诉信息后,海口市美兰区工商局大英工商所执法人员立即赶到现场,经核实消费者反映情况完全属实。在工商人员协调下,当事商家现场同意回收平板电脑,并退还了消费者支付的1399元费用。目前工商部门已对该商家展开深入调查,如确定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将按相关法律法规立案查处。工商部门提醒,消费者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轻易相信商家开展的有奖销售类活动。如果发现上当受骗,可第一时间拨打12345热线或12315热线进行投诉,工商部门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置,保障消费合法权益。
(来源:海南日报客户端)
5、冒牌“客服”诱骗受害人损失千元
11月14日,江苏江阴的吴女士在家上网时接到一自称是淘宝客服的电话,说网购的鞋子存在质量问题,会全额退款到支付宝账号。对方还准确说出了鞋子的款式价格,吴女士就把手机收到的验证码告诉了对方,后发现绑定的银行卡被扣款1000多元,对方后来还称扣款会通过微信转账返还,吴女士此时才意识到被骗了。
此类案件中,犯罪分子冒充客服打电话给受害人并准确说出商品信息,受害人便被对方诱骗,按照对方提示进行操作,绑定了对方支付宝账号,并将收到的手机验证码给对方,趁机转走受害人钱财。受害人发现钱被扣后,对方还谎称通过微信转账返还,继续诱骗钱财,直至受害人意识到被骗。此类案件是一种网购退货、退款、赔偿等为由实施诈骗的新骗术,大多为冒充商家、客服、快递员,骗局手段并不高超,只是因为受害人信息泄露,极易被骗子精确操控,因此屡屡有人受骗。
警方提醒,网购时若接到陌生电话或短信要求退款、汇款等,在未经核实情况前,不要透露自己的银行卡号或网购账号、密码等任何信息,更不要随意告知手机验证码。可以到购物官方网站查询、致电客服热线和通过网店商家及时核实这几种办法,此外在智能手机上所安装的购物APP也能及时查询到商品最新信息,避免上当受骗。
(来源:无锡市委宣传部)
6、轻信陌生来电陷冒牌理赔迷雾
“双十一”血拼后,大家都在喜滋滋接收快递,市民小李可就郁闷了,快递影子没看到不说,还白白搭进去3000元。
11月15日下午,江苏靖江的小李接到一个陌生来电,对方自称是某快递公司的售后理赔人员,因为她的快递不慎丢失,快递公司会给予物品双倍的价格赔偿。经校对对方报出的快递单号无误后,小李便相信了。对方让小李添加微信后发送了一个退款中心的链接,小李点开链接,按照页面上的提示,填写了个人信息,等待对方的赔款。
谁知不久,小李没等到赔款,却又等来了对方的电话,称由于小李的信用分不够,需要加钱提升额度。小李原本还有些疑惑,但想到自己的快递确实还没有收到,相比以前有些“晚点”,而且对方又能说出自己的快递单号,觉得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就答应了对方。随后,对方又发来一个二维码,让小李通过扫二维码转账。等到小李转过去3000元之后,对方却将小李拉了黑。此时,小李才意识到上当受骗并报警求助。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
民警提醒,如果市民接到了类似退款、退货、赔偿的电话千万要注意,最好先与卖家联系核实,不要轻易泄露账户密码等信息,以免上当受骗。
(来源:法制网)
7、保暖内衣悄悄涨价不暖心
作为南极人保暖内衣的粉丝,今年“双十一”,江苏南京市民李先生再次想在此刻给家人买几件该品牌的同款内衣,然而让他感到惊讶的是,在这家名为“南极人天彩专卖店”的天猫商铺中,“双十一”期间这款内衣标价却悄悄提高了。
李先生的购买记录清晰地显示,在这家“南极人天彩专卖店”中,当时他选择了一款品种名称是“南极人薄款保暖内衣男士女士秋衣秋裤套装圆领纯棉情侣打底棉毛衫”,他所选择的是“男士银灰色,尺码为XXL”。李先生表示,当时该款内衣的标价是32.8元,用上店家给的10元优惠券,最终的成交价是22.8元。
“我就顺着原来商品的链接点进来的,结果发现‘双十一’居然涨价了。”李先生现场操作起来:首先打开自己原先成交的订单,顺着原先的商品订单点了进去,新链接很快出现了李先生想买的该种内衣,上面还特别出现了“‘双十一’全球狂欢节”的字样,而此时对应的“男士银灰色、尺码XXL”的内衣标价为35.8元,比这之前的价格涨了3元。
“一来我觉得南极人内衣质量不错,二来就是趁着‘双十一’能便宜一点。”李先生表示,对于“双十一”自己看中的商品比平日还贵的情况感到非常意外,如果不是以前买过并有记录凭证提醒,那么自己肯定是要吃亏了。
(来源:新华报业网)
8、点击优惠链接落入钓鱼骗局
近日,各大电商平台相继推出让利促销活动,花样繁多令人心动。但网购给消费者带来优惠的同时,也给一些不法分子带来可乘之机。警方提醒,网购期间应多提高警惕,谨防新型诈骗陷阱。
福建莆田的林华就因手机里的一条“双十一”网购促销假短信而损失了7000多元。据了解,林华打算在今年“双十一”购买iPhoneX,碰巧收到了一家淘宝店铺的iPhoneX降价短信。商家在短信里声称“双十一”iPhoneX活动价将比市价要低1000多元,但需要先缴纳100元的定金。心动的林华通过该短信链接直接进入支付宝,缴纳100元定金后,手机却收到了个人银行账户支出7000多元的短信通知。这时,林华才明白自己受骗,慌忙报警。
经查,林华点击的不明短信链接正是一个典型的以购物为诱饵的钓鱼骗局,不法分子通过正版支付宝付款界面替换为钓鱼页面,利用让利等方式,诱导受害者点击有关链接,从中窃取受害者支付宝账号和密码。因此,新型诈骗案易发多发,市民在网购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电商平台,不轻易点击各种不明链接、不随便扫描不明二维码;在购买线上优惠商品时,不要贪小便宜,不要轻易相信自称卖家的非购物平台联系人。对于非官方渠道发来的各种促销、退款、中奖等信息要多留心眼,进行多方查证,而对亲人、朋友发来的代付申请也要与其核对清楚后再进行有关操作,以防上当受骗。
(来源:莆田网)
9、促销“套路”深消费者被绕晕
与往年主要靠拼手气、拼网速的玩法不同,今年“双十一”期间,想要拿到自己心仪的物美价廉的物品,除了具备硬件网速快外,软实力的智力大比拼则实在虐心。登录众多购物APP或网店发现,预售、定金膨胀金、各类满减红包、直降红包、返现券等优惠券以及7天或30天保价政策让人眼花缭乱。
淘宝官方给出的“双十一”攻略里,促销节期间各种名目的活动就有14种;京东则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主题购,且多以10至30元定金为主,以1.5至3倍翻倍;苏宁易购的消费者可以通过玩游戏的方式赚红包。乍一看,感觉让利消费者,不过仔细研究之后发现,没有一定的数学计算能力,还真不知道优惠了多少。
深圳网购达人刘丽在一家网店给儿子看了一套衣服,点击进入后,页面显示缴纳定金30元可抵75元。支付尾款时间在11月11日凌晨1时到3时,“如果尾款支付不了的话,预订金肯定打了水漂。”刘丽觉得最终并不确定这笔钱能获得多少实惠。她又进入另一家网店,是“满299元减100元券”的活动,只要购物满额就可以享受优惠,“这个看着优惠力度很大,当即将一套保暖内衣和家居服加入购物车,但被告知,优惠券只能在预售的同款、同颜色、同型号的商品中才能使用。”她算了笔账,自己后期还要掏更多的钱,买同款商品才能享受优惠,“真的是太坑人了。”
(来源:大洋网)
10、快递遗失“私了”未果反被骗
“双十一”刚过,厦门霍女士在等待自己抢购到的商品时,竟被电信诈骗分子盯上了。“您好!请问是霍女士吗?您在‘双十一’期间下单的一个商品由我们公司派送,很抱歉地通知您,因为一些原因,您的快递不慎遗失,但是我们会承担所有赔偿责任,请您放心!”近日,霍女士接到了自称是某快递公司的电话。
将信将疑中,对方又准确地报出了霍女士的个人信息和订单号,称霍女士在“双十一”期间购买的一单商品被快递公司弄丢了。该“工作人员”向霍女士道歉,并声明这是公司的工作失误,将在照单退款的同时,另外赔偿霍女士300元。
为了进一步确认是否有诈,霍女士在电话中表示将联系卖家核实情况,但对方认为霍女士此举会投诉“快递公司”,且其中程序复杂,强烈建议霍女士“私了”。为了尽快解决问题,霍女士在对方的指引下添加了其提供的微信号。在微信里,对方称“退款+赔偿”会返还到霍女士的支付宝账户中。随后,对方一步一步将霍女士引入早已设好的骗局。“工作人员”表示,霍女士的支付信誉较好,要她先把账户内能借到的钱都领取出来,清空账户内的资金,再将借出来的钱寄存在“快递公司”账户中,“退款+赔偿”便能返还到霍女士的账户里,之后,借款也会退还。
霍女士在对方指导下,在自己支付宝账户中借款6666元,而后又扫描了对方发来的二维码。“嘀”的一声后,6666元“飞”进了骗子的腰包,但说好的“退款+赔偿”却没了下文。
(来源:新华网)
(典型案例文字约1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