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正处产业爆发前夜

2017-12-13 09:35:00 来源:本网专稿 

□ 中国改革报记者 张宇 焦红霞

12月2日,四辆无人驾驶的新能源公交车行驶在深圳的街头,它的出现立刻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无疑,它也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注入了新的亮点。

12月9日,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主办的“2017第二届中国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创新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宝华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处在爬坡过槛的关键阶段,也是产业爆发的前夜。

绿色交通是绿色发展重要内容

绿色发展是习近平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刘宝华表示,在能源领域,我国要逐步降低化石能源占比,预计10年左右的时间内,清洁能源的装机总量将可以超过煤电。

近年来,国内外清洁能源的发展十分迅猛,新增的发电装机2/3都是清洁能源。目前,我国的清洁能源装机已经达到6.6亿千瓦,火电装机为9亿多千瓦,还有7000多万千瓦的天然气发电。

2020年煤电装机控制目标为10亿千瓦,2030年非化石能源发电将占总发电量的一半。在不久的将来,清洁能源将成为电力消费的主角。清洁能源包括核电和可再生能源两大类。来自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我国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不断提高,装机规模持续扩大。前三季度,我国各类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6300万千瓦,占全部电力新增装机的67%左右;全国平均弃风率、弃光率分别下降6.7个百分点和3.8个百分点。

刘宝华表示,在绿色能源基础上的绿色交通将是绿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目前我们都称呼新能源汽车为电动汽车,相信未来这个‘汽’字将会去掉,就是新能源车。现在之所以有这个‘汽’字,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沿用了传统汽车的概念、设计和理念,我相信将来的新能源汽车是崭新的,除了是交通工具之外,还将是个人电脑的移动终端,将是移动办公室,还将是个人的娱乐空间等,新能源汽车是我们继手机之后,新的技术整合的一个重大平台,所以提前谋划、提前布局,意义非常重大。”刘宝华说。

记者了解到,电动汽车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新产业领域,多个国家制定了明晰的发展目标,在欧美亚销量增长很快。其中我国是销量增长最大的,并在产业发展中起了引导作用。中国连续两年占据全球销量的最大份额,电动公交已经超过4万辆;电动自行车在绿色交通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电动自行车达到2.3亿辆。

新能源汽车是绿色交通必由之路

交通行业是能源终端消费的三大部门之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必然会成为促进能源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点。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来看,每次工业革命都与能源变革密不可分,可以预见,以新能源汽车为首的能源技术创新将再次掀起新一轮革命的浪潮。

刘宝华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实现交通领域绿色革命的必由之路。国家已经投入了很大资源,希望这个产业能够成为一个新的强劲增长点。

刘宝华表示,发展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和充电电力程度是关键所在。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推广和应用离不开充电基础设施的有力支撑,能否方便、快捷地进行充电、换电,一直都是用户是否愿意购买电动汽车考虑的重要因素。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充电网络服务能力持续增强。截至10月底,我国已累计建成公共充电桩19.5万个,较去年同期增长82%;私人充电桩18.8万个,同比增长214%,居民专用充电桩“进小区难”“接入难”问题得到大幅缓解。

“来自4S店的15万条销售数据显示,整车销售配送的充电桩安装比例已达到86.1%,较去年提升了9个百分点。”国家能源局副巡视员郭伟在论坛上介绍说,其他未安装的,无固定车位安装条件的约占5.7%;集团用户不需要建桩占3.3%;物业不配合的占1.3%;还有电力接入困难的占0.5%。

郭伟表示,国家能源局与国家电网公司一起实施的居民区充电设施建设示范项目,已对北京、上海等重点城市的582个小区、9223个车位进行了“一表一车位”的电力改造,大幅提升了充电桩的报装效率。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工程师韩君说,除电力改造外,国网公司已累计新建充电桩超过5万个,覆盖150个城市。其下属电动汽车服务公司搭建的智慧车联网,与南方电网、特来电等17家运营商实现了信息互通、业务融通,与国家新能源汽车监管平台也实现了信息共享。近期,智慧车联网4.0上线,目前接入充电桩16.8万个,电动汽车1.7万辆,注册用户超过60万户。

刘宝华表示,电动汽车处于产业爆发的前夜,不管政府部门还是产业部门都对其未来发展充满信心。2020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总量规划达到500万辆左右,2030年达到8000万辆,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如果8000万辆充一次电,大概就是30亿千瓦时左右。如果把充电放电和电网的运行进行有机结合,与智能电网的建设进行有机结合,会极大地改善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也能够极大地改善风、光这些电源的运行方式。电动汽车的发展对能源行业,特别对电力行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各方面提前谋划,加强顶层设计,加大科技投入,这也对智能电网、智能交通、市场化改革方面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需要统筹研究和提前布局。”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