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6亿元项目集中落户 新经济大潮涌动成都高新区

2017-11-23 21:56:39 来源:本网专稿 

发力大数据和人工智能  打造世界一流新经济产业高地

以互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应用,正在重塑经济新产业、新模式。成都高新区瞄准新技术驱动的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等领域,重点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网络、互联网信息安全、数字金融、智慧物流等重点产业。

当天集中签约仪式上宣布落户的中国联通成都国际大数据智能产业基地项目是由中国联通旗下的大数据有限公司主导。中国联通是中国唯一一家在纽约、香港、上海三地同时上市的电信运营企业,连续多年入选世界500强企业。联通大数据有限公司将通过跨行业数据采集整合、大数据分析、平台集成等数据能力,为数据共享、交易、政府治理、风控管理、旅游出行等方面提供数据支撑服务。

中国联通成都国际大数据智能产业基地项目将充分利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契机,整合互联网企业优势资源,通过汇聚联通海量数据,在成都打造以云、物、大、智为主要方向的成都国际大数据智能产业基地。

成都高新区还将与国家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合作,成立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大数据实验室,为成都国际大数据智能产业基地提供应用服务,共同建设全球顶尖的“大数据超市”、全球领先的“大数据交易所”、全球一流的“人工智能虚拟众创空间”、全球知名的“人工智能离岸创新中心”。

互联网的产生标志着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而物联网的产生将人们从信息时代带入智能时代。近年来,人工智能、生物、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技术的创新,推动新经济在更宽范围、更深程度发展。

当天签约落户成都高新区的李骏院士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项目正是上述领域的代表之一。项目总投资1亿元,致力于通过“车+人+应用”等多场景应用交互,构建“汽车+互联网+交通”的全新汽车产业生态。未来,中心将打造成为我国汽车人工智能前瞻基础及共性交叉技术的策源地、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公共平台、各类高端人才的聚集与培养基地。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精准医疗面临着广阔发展前景,倍受关注。当天签约落户的尧德中院士癌症识别人工智能项目正是上述领域的先行者。该项目以海量的医学肿瘤CT影像数据为基础,建立完善的智能医疗影像处理系统,对医学影像数据进行自动化处理,完成对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癌症识别人工智能可以在5秒钟内对癌症进行诊断和病灶勾画,远远低于人类医生至少5个小时的处理时间,还可以降低恶性肿瘤在影像检查过程中的误诊率。

当天签约落户的项目还有中国移动咪咕文化和创空间项目以及成都高新区新经济产业基金项目。“咪咕文化和创空间”将打造国际一流的文创示范基地,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预计3年内“咪咕文化和创空间”入孵文创类企业将超过60家。由朴盈投资牵头设立的成都高新区新经济产业基金,募集规模为100亿元人民币。基金以发展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产业为方向,重点投向有行业纵深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融合媒体、能源互联网、互联网新商业、国际化教育等领域,助力成都高新区新经济产业发展。

培厚新经济市场沃土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经济策源地和集聚区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以不可逆转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加速向前。如何保持新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

成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聚焦“六大新经济形态”,构建具有成都特色的新经济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构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智慧城市建设、科技创新产业、人力资本协同、消费提档升级、绿色低碳发展和现代供应链创新应用的“七大应用场景”,培厚新经济发展的市场沃土。

作为成都新经济发展的主阵地,成都高新区在创新创业、新产业、新业态等方面引领中西部,创新创业蓬勃发展。2016年全年专利申请总量2.48万件,同比增长28.1%,新增创业企业5200家,引进以诺贝尔奖获得者、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为代表的一批高层次人才,在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平台经济等领域涌现出一批高成长企业,为新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打造了菁蓉国际广场、天府新谷、天府软件园等孵化载体,聚集腾讯众创空间、微软云加速基地等大企业孵化器,孵化载体总面积356万平方米,创新创业企业1.6万余家,打造西南首家高新技术服务超市,在北美、欧洲建立18个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大力实施“一校一带”行动计划,推动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机器人研究中心等20个研究中心以及神经信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6个国际合作项目,加快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未来将诞生一批颠覆式的产业集群。

“创新全球化条件下,高端人才、尖端技术、优质资本等各类创新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加速流动,全球迎来开放与链接的时代。”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成都高新区在国家创新发展中的战略位势不断提升,相继成为国家级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自由贸易区、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天府新区国家级新区,为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提供了重要保障。

“到2022年,成都高新区新经济产值将达到4000亿元,占产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0%,”该负责人表示,届时新经济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将达到60%,培育新经济独角兽企业5家以上,吸引高层次人才4000人以上,创新创业载体面积达到500万平方米,建设海外离岸创业基地40个以上,初步构建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新经济生态圈,新经济企业大量聚集,新经济要素充分汇聚,新经济业态不断萌发,新经济环境持续优化,将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经济策源地和集聚区。


[责任编辑:]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