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叶煜报道)近年来,自贡市坚持从乡镇职权错位入手,着眼全域发展,通过收放结合、精强相融,着力提升乡镇自主发展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的“压舱能力”。
制定清单统一权责切实为乡镇减负减压
自贡市推行“三张清单”制度,暨乡镇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公共服务清单,明确划分各部门与乡镇的权力、责任及边界。按“有权必有责”的原则,将权和利在部门的事项,主体责任明确到部门,乡镇履行协调配合的工作责任。
完善考核追究办法,由区县党委政府目标考核督查机构和纪检机构统一督查考核,各项工作对应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对部门和乡镇同步督查、同步考核,按责任主次追责,有效解决权责不清、职能错位问题,化解乡镇“有限权力”与“无限责任”的矛盾;通过制定公共服务事项清单。
突出乡镇公共服务职能,强化乡镇政府公共服务的责任意识,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将乡镇政府“管不了”、“管不好”的公共服务事项交由社会组织和市场承担,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养老服务、农村水利、人才技能培训、民办教育等,发挥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作用。
充分放权扩大自主激发乡镇发展活力
在充分考虑乡镇需求及承载能力基础上,将直接面向群众、量大面广、由乡镇管理更方便更快捷更高效的社会保障、扶贫救济、户籍管理、卫生计生、规划建设等事项分类授权或委托下放到乡镇。
赋予乡镇政府在编制限额内灵活设置综合办事机构和直属事业机构的权限,充分尊重乡镇的意见,由乡镇结合自身产业发展和工作重点,因地制宜提出内设机构设置方案,机构编制部门按程序予以审批,建立扁平高效的基层组织架构。
将区县派驻机构、片区管理机构的人、财、物交由乡镇管理或以乡镇管理为主,强化乡镇对派驻机构及人员的管理、调度、考核权限,解决条块矛盾突出和管理、服务“两张皮”的问题。
下沉力量整合资源提升乡镇承载能力
该市以推进行政综合执法改革为契机,把乡镇作为“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的重点。
一是建立乡镇监督执法派驻机构。加快推进城管执法、安全监管执法以及环境监察执法体制改革,配齐城管、安全、环保等派驻乡镇的执法力量,与国土、食药、工商、质监等派驻乡镇的机构和人员力量进行全面整合,建立起一支乡镇“综合型”、“全能型”的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按功能和工作需要进行综合执法,切实解决编制资源紧缺、各执法队伍分散、力量不足的问题。
二是赋予乡镇行政执法权。综合执法机构人、财、物交由乡镇管理,各主管部门负责加强自身领域的业务指导和工作监管,乡镇政府承担日常管理责任和工作责任、部门承担法律责任。通过力量下沉和下放管理,从实际运行上赋予乡镇行政执法权,破解部门“管得着看不见”与乡镇“看得见管不着”的问题。
三是提升乡镇“放管服”改革承载能力。合理调整乡镇行政区划,探索对区划面积、人口数量和经济总量偏小的乡镇进行撤并,进一步精简乡镇机构数,整合编制资源和人员力量,合理配置乡镇区域经济和社会资源。
强化保障稳定队伍增强乡镇公共服务人才支撑
自贡市按照2015年省财政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乡镇基本财力保证机制建设》精神,保障乡镇机构正常运转和公共服务的基本需要,将乡镇八大基本公共服务支出纳入保障范围,实现公共服务经费保障全面覆盖;提高乡镇土地出让金收益部分、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方面的返回比例;安排部分执法罚没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到乡镇使用。
加大乡镇工作人员录用、选调力度,放宽优秀大学生村官和村干部进入比例和限制,制定人才向乡镇基层流动的相关政策,鼓励懂管理、规划、财政、农业等专业人员和后备干部到乡镇工作;严格执行新录用人员的最低服务年限,规范乡镇干部的借用管理,探索乡镇当年调出人员总数不得超过当年计划补充人员总数等一系列管理办法;严格执行乡镇机关事业人员岗位工作补贴“在岗领取”制度,确保乡镇干部队伍相对稳定。
建立健全符合乡镇工作特点的干部管理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完善事业人员和公务员工资体制和考核机制,实行工作人员考核薪酬与实际岗位职能和服务对象满意度“双挂钩”的岗编分离考核办法;增强乡镇自主考核权,区县实行总额考核,乡镇对干部职工实行具体细化考核;探索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办法,扩大乡镇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通过完善激励考核,切实调动乡镇干部扎根基层、主动作为的工作积极性。
创新机制优化服务健全乡镇现代公共服务体系
该市建立“前台+后台”服务新机制,清理简化不必要手续,缩短办事时限,提高工作效率。将复杂的行政流程内部化,打造简约便民阳光高效的“前台服务群众、后台服务前台”的工作机制,把群众、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关系密切的管理服务职能集中交由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部门派驻机构等前台机构;将政策指导、政令传递、监督问责等职能交由其他后台机构履行,形成前台为群众服务、后台为前台服务的“链条式”服务格局。
推广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倡导“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理念,按照以区县二是推广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政务服务中心为主体,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为纽带,村便民服务室为基础的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政务服务大数据网络平台,把适合纳入网络平台的政务服务事项推行网上办理,以信息化手段提升乡镇政府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