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宜宾用差异化考核推动精准扶贫

2017-11-22 21:55:26 来源:本网专稿 

本网讯(记者王泽勇报道)近年来,宜宾市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头等大事”和最大的民生工程,把“五个一”驻村帮扶力量作为打赢攻坚战关键所在、力量所系,探索建立分村定标、分步把关、分级奖惩的差异化考核机制,引导、激励、约束驻村帮扶力量,为建设全面小康提供了组织保障和干部人才支撑。

精准聚焦主责主业分村定标确保重心不移

宜宾市按照“指标有区别、权重有差异”原则,以贫困村为单位分类设置共性指标、个性指标和关联指标。

共性指标瞄准总体目标,将“两不愁,三保障”“1超6有”“1低5有”总体目标细化分解为24项共性指标,分类确定具体帮扶力量和责任时限,形成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和问题清单,按40%的比例折算为年度考核得分。对共性指标不达标的,年度考核一律确定为不称职。

个性指标突出发展权重。在贫困村全覆盖入户走访调查收集的民生需求,针对组织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集体经济、基层治理方面的薄弱环节,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发展优势等差异特征设置“自选动作”,在全面梳理驻村帮扶力量和贫困群众反馈意见的基础上“上下互动”确定个性指标,并按60%的比例折算为年度考核得分。对个性指标不达标的,年度考核一律不确定为优秀。

关联指标捆绑连带责任,按照个人绩效服从于团队绩效原则,对同一贫困村的帮扶力量中任一人因态度疲沓拖拉、敷衍塞责,工作落实不力、推进缓慢受到通报批评以上惩罚处理的,该村所有驻村帮扶力量年度考核全部不确定为优秀。

精准考评实绩实效分步把关确保方式不虚

该市由组织部、机关工委、农业局组成考核小组进村入户,从“查” “访”“考”“述”等关键环节入手,多渠道、多层次把“五个一”帮扶力量考准考实。一是查纪实痕迹辨一贯表现。将帮扶力量个人工作笔记之间进行印证对比,看对村上事务的参与度;将帮扶力量驻村日志与贫困村党组织工作记录交叉对比,看与村“两委”的配合度;将资料文档记录和实际建设效果勘验对比,看扶贫规划的执行度,全面排查无中生有、弄虚作假等行为。二是访基层群众验工作作风。探索建立“下评上、民评官”的社会查访制度,采取不打招呼、不定路线方式,直接深入贫困村访入户调查情况、访帮扶政策落实情况、访抓班子带队伍和民主治理情况,以群众评判印证组织评价,全面排查作风不实、干劲不足等情况。三是考应知应晓测理论功底。组织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干部和农技员开展集中闭卷考试,重点测试驻村干部掌握了解扶贫政策、驻村纪律、本地村情民意等必知必会知识,成绩低于60分的,年度考核一律不得评为优秀。四是述履职经历评帮扶实绩。明确要求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干部和农技员向乡镇党委进行帮扶工作述职;联系领导和帮扶单位按照干管权限,就帮扶情况在党建述职评议会上进行专题述职,组织村“两委”干部、党员代表和贫困群众代表开展满意度测评。对综合评价“差”的票数高于60%的,年度考核认定为“不合格”。

精准树立导轨导向分级奖惩确保激情不减

宜宾市坚持把考评结果运用作为推动主体责任落实的重要手段,把“能上能下”深化拓展到精神状态、能力素质和身体状况与驻村帮扶岗位要求的适应度契合度上,形成人才到基层去、人才从基层来的良好导向和竞争氛围。

一是选贤用能突出有为有位。坚持按照“素质论人、实绩用人、机制管人”运用考核结果,在脱贫重点村提拔重用一批思想解放、勇于闯关夺隘的干部,在艰苦偏远村表扬表彰一批默默无闻、埋头干事创业的干部,向基础薄弱村交流补充一批善于攻坚、能力素质过硬的干部。今年以来,市县两级已通报表扬帮扶单位和个人1100余个(名),提拔重用120余名,轮换调整年度考核基本合格以下的干部76名。

二是政策倾斜彰显有为有利。统筹整合可向上争取、可整合投放、可协调使用的资源要素,对年度考核排名靠前的“五个一”帮扶力量所在贫困村,在人才选派上优先保障、在项目投放上优先考虑、在资金分配上优先倾斜。目前,已向贫困村选派技术骨干327名,开展“专家人才扶贫攻坚乡村行”等活动55场次,落实“741”特色产业、五大类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4753个,投放扶贫资金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87.8亿元。三是绩效差距鲜明有为有得。将年度目标考核奖金中20%作为绩效奖励,年度考核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以下的驻村帮扶力量分别按同等职务职级干部的120%、100%、80%兑现奖金,优秀与基本称职以下等次奖金人均相差4000—8000元/年,有效推动“五个一”帮扶力量做到精力不分散、工作不断档、力度不减弱。


[责任编辑:]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