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古蔺县创新金融扶贫的“加减乘除”新模式

2017-11-22 21:44:01 来源:本网专稿 

本网讯(记者何子蕊报道) 日前记者从四川泸州市获悉,古蔺县近年来积极探索创新金融扶贫新模式,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金融动力,提供了强劲有力的资金保障。2014年至2016年,全县减少贫困村22个,贫困人口7.2万人,2017年拟减少贫困人口14395人。

搭建融资平台做“加法”,多渠道引进金融活水

该县成立金融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发改、财政、扶贫等部门为成员,统筹全县金融扶贫工作。围绕农特产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助学扶贫等重点领域,制定全县《脱贫攻坚融资规划》,明确融资方向,划定融资范围。在此基础上,以县国资公司为主体,整合城投、交投、水投等21家子公司和1家控股医院搭建“1+N”投融资体系,按照“目标一致、模式统一、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原则,积极争取金融机构授信融资和发行债券。2014年以来,全县累计争取国开行、浦发行、农发行等金融机构授信融资121.6亿元、发行债券资金46.4亿元,用于农村扶贫公路、安全饮水工程、易地扶贫搬迁等扶贫项目建设。

放大财政杠杆做“乘法”,低成本撬动金融投入

古蔺县政府分别与农商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签订小额扶贫信贷合作协议,年设立6000万元小额扶贫信贷风险基金,银行按照1:10比例放大贷款授信额度,发生风险损失由县政府与银行按照7:3的比例共同承担。打破传统评级授信方式,综合评定贫困户家庭遵纪守法、劳动技能、邻里关系、尊老爱幼、勤劳朴实、信用观念等方面指标,按照2—5星四个档次确定授信额度,贫困户最高可申请5万元贷款用于发展种养殖业、建房等,并实行“两免三优惠”,即免抵押、免担保,享受利率优惠(贷款利率按照人民银行公布当期利率执行)、贴息优惠(年利率5%以内由县财政全额贴息)、贷款期限优惠(贷款期限1—3年,贫困户根据项目发展周期自主选择),切实解决贫困户贷款难问题。

优化贷款流程做“减法”,高效率发放扶贫信贷

当地统一制定贫困户扶贫贷款流程清单,并在每个贫困村设立扶贫贷款流动服务点,统筹镇村干部、驻村干部、帮扶干部等力量成立“风控小组”,全程参与贫困户贷款摸底调查、政策宣传、评级授信、审批代办等环节;特别是对贫困户户主超龄、缺户口、缺结婚证等特殊情况,专门开辟绿色通道,确保实现快捷贷款。同时,加强金融机构物理网点、电子机具布放及电子渠道建设,自助银行设备(ATM机、存取款一体机)实现乡镇全覆盖、EPOS机实现贫困村全覆盖,彻底打通贷款“最后一公里”。贫困户贷款通过评级授信后,只需风控小组初审、承贷银行复审,最多3日内就能拿到贷款。目前,全县已累计发放小额扶贫信贷13925户3.63亿元。

推行委托运作做“除法”,零风险保障贫困户增收

全县建立生产互助小组,联动风险防控小组负责跟踪指导贫困户把资金用于发展脱贫项目上,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确保扶贫信贷资金“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贫困户“能借款、能发展、能致富”。在贫困户自愿的前提下,由其委托村集体资产经营公司将贷款资金整合入股龙头企业或专合社,规模化发展“生态畜牧、山地烤烟、优质果蔬茶、道地中药材”四大特色农业产业,同步建立“大园区+小业主+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变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原始经营方式为有组织、系统性的经营活动,帮助贫困群众通过保底分红、土地流转、进园务工等实现“股金+租金+薪金”多份收入。据悉,古蔺县3000余户贫困户贷款注入企业或专合社用于产业发展,可实现年人均增收3500元以上,帮助12000余人脱贫致富。


[责任编辑:]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