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何子蕊报道)面对新媒体、自媒体繁多,各种网络运用普及的基层治理新形势,四川泸州市在政务服务上推进改革,创新工作方式,用好用活微信平台,努力做好网上群众服务“大文章”,积极构建基层治理“微体系”。
“强管理”搭建“微平台”
在移动互联环境下,政务微信的发展,契合了群众更加便捷地关注政府民生类服务事项和社会管理方式的时代需求。政务微信在推送信息更快更广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为此,泸州市制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即时通信工具政务公众账号发展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了信息内容建设、管理、及时更新,推动政务公众号开办政务办理、信息查询、网上支付、预约排号,在线咨询等综合性服务,为网民出行、就医、旅游、办事等提供精细化服务,各类政务微信数量直线上升。
县区根据所辖区行政村数量建立交流群,通过多方动员,将外出务工和在家群众请进来,通过微平台反映群众诉求,共商共议共定村级事务,增强了村级治理的民主性,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有效避免了网上群众服务“流于形式”的问题。目前泸州市已建立行政村微信群体系1800多个,覆盖群众三百多万人。
针对运营维护人员,当地以分级分层的方式,采取定期座谈交流、年度评先选优、外出参加培训等形式,增强职业素养和应急处置能力,提升管理员队伍综合水平。结合政务微信的编辑人员主要是80、90后的特点,引导微信编辑从语言风格和内容上注重接地气,走亲民路线。在一些管理人员和编辑人员的创新管理下,有的政务微信还创新了营销模式,将政务微信与地方旅游、产业发展等结合,切切实实为群众带来了看得见的经济效益。
“微政务”挑起“大服务”
借助微信平台,群众可以直接参与问政,党委政府直接与群众互动。泸州党委政府安排解答员,对群众在微信群提出的政策咨询进行在线解答。解答员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和一般要求当场予以答复,如当场无法答复或处理的,及时和相关单位沟通,并承诺群众在12个小时以内给予答复。微信平台已成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新平台,实现政府与网民的“零距离”接触。
充分利用政务公众账号,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发布党务、政务信息,各种惠民政策的要求、评议的程序以及针对农村低保、精准扶贫、医疗保险等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微信群在第一时间发布,提升政务服务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建立起方便、快捷、无障碍的服务信息传输渠道。
全市建立起微信网络问政平台,将每周五设立为政策宣讲日,针对群众关注的热点,每周确定1个主题,安排专人进行政策微宣讲,让群众听得明白、懂得透彻。今年以来,全市已组织政策微宣讲3000余场,帮助群众解决政策疑问2万余个,覆盖群众200万人次。
泸州市成立了由纪委、宣传部、群工局等单位组成的微信问政受理小组,及时收集群众意见,拓展网络问政的深度与广度,获取社情民意的途径更加多样。定期编印《舆情专刊》,每月向市委常委会和相关部门通报微信问政工作办理进度,做到群众声音有人管。
当地建成全市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双微矩阵”。实施网军“百千万”工程,通过核心网评员、一般网络评论员、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围绕网络舆情信息,正面引导加强宣传,及时占领舆论制高点,及时通报网络舆论引导情况。制订核心网评员、网络评论员、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管理考核办法,加强考核,规范三类人员行为。
该市充分利用微信平台,积极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充分发动群众开展反腐倡廉巡查工作,对群众举报投诉事项做到事事回应、件件有声。同时与精准巡访制度挂钩,深入实地,巡访排查线索,切实做到“凡呼必应、凡诉必察、凡错必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