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李凌晨报道)11月15日,为期三天的“包虫病与人兽共患绦囊虫病控制国际学术会议暨全国包虫病监测工作培训班”在成都召开。据悉,此次会议由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单位联合举办,来自世界卫生组织、全球15个国家的包虫病等人兽共患病专家以及中国包虫病流行区的疾病防控人员和临床专家共计200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
绦虫病是一类全球流行的人兽共患病,疾病负担大,是全球性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包虫病和带绦虫病/囊尾蚴病是最重要的两种绦虫病。包虫病防治是我国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亟需最新的诊断和治疗技术,需要加大新策略的研究与应用。带绦虫病/囊尾蚴病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2015年,国家在四川、云南和河南建立了3个带绦虫病/囊尾蚴病综合防治和消除试点,积极探索控制和消除带绦虫病/囊尾蚴病的策略和措施。
四川省是我国包虫病的主要流行区之一,主要分布在甘孜、阿坝等藏族聚居区。2015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及国家多个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在甘孜州石渠县启动了包虫病综合防治试点项目,经过两年的努力,已取得了显著成效,探索总结出“两抓四管六结合”的石渠经验,为全国包虫病防治工作做出了示范。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四川省将通过广泛的国际合作来促进包虫病与人兽共患绦囊虫病的诊断、治疗和控制工作,并为其它疾病流行国家提供借鉴。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周晓农博士在接受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包虫病和囊虫病的控制与消除需要更新全球流行病学地图,管理临床病例,实施WHO指南,改善获得临床治疗和控制措施的机会等,这就要求将疾病控制措施纳入主流医学和公共卫生,以便融入“共享健康”方式。此外,还需要寻找新的资金来源,加强全球合作。在一带一路倡议优先发展健康丝绸之路的推动下,将会有更多的有利资源来控制与消除这些疾病,进一步减轻贫穷。例如:技术经验交流,资金投入,机构合作,在当地开展协同项目等。因此,我们提议建立“一带一路包虫病和囊虫病控制和消除网络”
据介绍,本次国际学术会议旨在提出“一带一路”包虫病与人兽共患绦囊虫病等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国际合作倡议,推进全球包虫病和带绦虫病/囊尾蚴病控制和消除进程,主要产出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交流绦虫病控制和消除以及相关的诊断、治疗和监测工具的最新进展。二是总结国内外绦虫病控制和消除的最佳策略和措施。三是推荐不同层次的绦虫病控制和消除的指南。四是探讨建立“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包虫病等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国际合作网络的可行性。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及相关国家专家们的合作讨论,由13个国家的专家将共同签署《成都宣言》,建立了一个由学者、科学家、企业家和决策者共同参与的国际网络合作平台,必将加快诊断、治疗和疫苗等领域的研究与转化,提升监测应对能力,最终助力实现2030年包虫病和带绦虫/囊尾蚴病控制的目标,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