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以信立企

2017-11-13 20:05:43 来源: 本网专稿 

——青岛海信混合所有制改革纪实


 从2001年到2016年,海信的整体收入增长5.2倍,利润总额增长23倍,所有者权益增长15倍,国有权益增长7倍。图为按硅谷模式建设的海信新研发中心。


□中国改革报记者 王健生 付朝欢

顶替夏普赞助2016年欧洲杯,接棒索尼赞助2018年FIFA世界杯,在家电行业素来低调的海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信),近两年接连摘下足球产业王冠上的两颗明珠,引发海内外的高度关注。

2016年,海信营收突破千亿元大关,站在大企业的巅峰行列。千亿元的构成中,除了传统的黑白家电和房地产业务外,智慧交通、医疗电子、光通信三大领域异军突起。

面对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海信如何在惨烈的市场拼杀中屹立不倒、完成这近乎完美的蜕变?

“当初有很多像海信这样处于充分市场竞争的国企,这些企业在成长空间、技术、组织、人才、市场等方面,都是优于海信的。为什么现在海信成长起来了,发展成为千亿规模的集团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认知度、美誉度越来越高?我认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海信混合所有制的改革。”青岛海信国际营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鑫一语道破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于海信的非凡意义。

从2000年以来,海信一直不断进行着国企改革的探索和实践:一方面,在集团下属公司中通过资产重组等形式进行股份制改造,引入外资、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等战略投资者,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另一方面,通过对公司经营层和骨干员工实行股权激励,进一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把骨干员工的利益和企业的命运紧密地捆绑在一起,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企业当期业绩与永续良好经营的统一。

数据显示,从2001年到2016年,海信的整体收入增长了5.2倍,利润总额增长了23倍,所有者权益增长了15倍,国有权益增长了7倍。

今年7月23日,在山东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上,海信集团作为3家国企典型之一,介绍其在混改方面的经验做法。其实早在2014年,其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尚未出台,国务院国资委就曾邀请海信集团时任人力资源部部长尹东辉给100多家央企介绍海信股权激励的案例,用以借鉴和推广。 

在国企改革的大舞台上,海信的混改何以成为中央和地方高度关注的典型案例?近日,记者来到青岛这座沿海开放城市,走访海信的集团总部、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探寻这家竞争性国企的混改之路。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