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李凌晨王泽勇报道)创新引领,教育先行。10月28-29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指导,中国科协新技术开发中心、亚洲教育北京论坛、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亚洲教育论坛培训中心和《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承办, 成都市博览局、成都市教育局特别支持的2017亚洲教育论坛年会在成都成功召开。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波兰、奥地利、波黑、保加利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马其顿、蒙古、尼泊尔、塔吉克斯坦、印度、沙特阿拉伯、尼泊尔、日本、泰国、马来西亚、越南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共29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名代表参会。此外,还有来自美国华人跨文化协会、加中国际交流协会、马来西亚教育部、澳门教育暨青年局、台湾木铎学社等方面的教育代表团前来参会。60余家新闻媒体的100多位记者参与报道,盛况空前。
短短两天,世界各国相关部门领导、高校校长、专家学者、顶尖智库专家、驻华使节、国际组织和媒体代表,以及科技、教育、文化、经济领域的领军人物共聚成都,开展了充分而深入的跨界交流:在“一带一路”高校智库论坛上,国内20多所高校智库和研究机构的40多位专家研讨了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合作与智库建设机制;在科技文化与科普教育论坛上,科学界领袖、科幻作家、科普达人碰撞展示科技文化的魅力;在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论坛上,国际教育专家、中外合作大学的校长畅谈今天国际合作办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互联网+教育论坛上,互联网教育界大咖和创业英雄探讨信息技术与教育产品的深度融合;在创意发明——中国青少年崛起之路论坛,世界顶尖发明家,两岸三地创意专家头脑风暴,交流激发和培养青少年创新发明兴趣与潜力的方法。
在28日的开幕式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做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拓新时代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致辞,强调了亚洲教育论坛的价值所在。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筱柳在致辞中肯定了亚洲教育论坛对成都市教育发展的作用,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王佐书用“培养人的全人格,是教育的落脚点”来阐述教育创新的主题,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刘新成提出“应该为教育和科技创新构造一个开放多元、兼收并蓄的环境”,克罗地亚驻华使馆大使奈博伊沙•科哈罗维奇认为“教育是未来一代的脊梁,也是我们传播知识,进入未来的一个重要渠道。”
在紧随其后的主旨演讲中,美国驻成都领事馆总领事林杰伟、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张力、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员张双南、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杨念鲁、上海纽约大学校长,华东师范大学原校长俞立中、德国哥廷根大学XLAB超级实验室发起人伊娃•玛丽亚•内尔、友成基金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参事汤敏、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一土教育创始人李一诺、台湾爱迪生发明创意学院的院长邓鸿吉共九位来自教育界、科技界、学术界的专家发表了精彩的演讲,从各自的教育实践与教育理念出发,分别对建设中国特色教育现代化、国际教育交流、创新人才素质培养,科创教育建设,青少年科学教育、提升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教育的社会创新、青少年创意发明等教育的方方面面分享了经验和观点,为教育创新带来了非常具有启迪和参考价值的理念。
其中,张双南给大家带来了“科学教育不能只教科学知识”的精彩演讲,他主为中国的科学教育中最缺乏的是科学精神的培养,科学精神表现为“质疑、独立、唯一”,科学的方法则是逻辑化、定量化、实证化。他的演讲通过网络直播引发了场内外听众的热烈反响。汤敏则从“如何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出发,讲述通过互联网募课,传播优秀课程,实施“双师教学”等教育扶贫项目,将优质教育资源传播到贫困地区的乡村小学,努力缩小城乡教育水平差距,通过信息化推动中国教育公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