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崇州市以精深加工为手段,以品牌培育为突破,推出天府好米
本报记者 李凌晨
在我国,目前每年的稻谷产量达到2亿多吨,大米品牌1万多个,然而,叫得响的大米品牌却寥寥无几。
四川也面临同样问题,据统计,目前全川常年种植稻谷在3000万亩左右,总产量达到1500万吨以上,居全国前列,但“稻强米弱”却是不争的实事。如何改变这一现状?9月29日,中国崇州“稻虾藕遇·天府好米”新米推介会在素有“天府粮仓”美誉的成都崇州市隆兴镇举行。来至四川省、成都市及有关高等院校的营养学专家、农业科技专家、水稻研究专家等对崇州的“稻虾藕遇•天府好米”种植结构和模式、生态及有机营养学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
成都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崇州积极探索构建“农业共营制”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推动粮食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在了全国前列。崇州以科技研发为引领,以示范基地建设为基础,以稻田综合种养为重点,以精深加工为手段,以品牌培育为突破,发展高端功能大米、高端水稻种业,做好中端绿色有机大米,推出了“稻虾藕遇•天府好米”品牌,走在了成都市前列。
农业共营制让田土“动”起来
9月26日一大早,白头镇五星村8组村民高为民从自家“小别墅”踱步到地头。满眼成熟的稻子,一片金黄。“又是一个丰收年!”他喜上眉梢,甜在心头。高为民已经有3年没操心过自己的7亩多庄稼地,但每年却能从地里收获上万元。
老高这田种得如此“神奇”,靠的是崇州市近年来“农业共营制”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创新建立。
为解决“谁来经营”难题,崇州市借鉴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构建了“理事会+职业经理人+监事会”运行机制,理事会决策“种什么”,农业职业经理人负责“怎样种”,监事会履行监督职责确保农民不失利。
据崇州市农发局农技中心主任刘波介绍,基层探索形成的“除本按比例分红”“保底二次分红”“基本工资+超奖短赔”等灵活多样的分配方式,充分调动了各方参与积极性,目前崇州已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246个,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率达到70%。
为解决“谁来种地”难题,崇州市主动适应农业规模经营所形成的专业化需求,开展以农业职业经理人为重点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独创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体系,已培育职业农民近万人。
为解决“谁来服务”难题,崇州市着力构建“政府引导、市场参与、多元合作”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农业共营制好比是沃土,有了沃土才有了‘稻虾藕遇•天府好米‘优质大米品牌。刘波如是说,
稻田综合种养让品质提起来
最近一段时间,崇州西蜀粮仓公司柯杨的电话成了热线,每天都有很多电话打进来订购今年的新米,“生产上都快跟不上了!”
柯杨口中的“新米”就是指的是“稻虾藕遇•天府好米”。他说,这种来自于稻田综合种养的大米,是真正的绿色生态健康大米。“去年,我们卖出了800多吨,估计今年的销售量将突破2000吨。”
“绿色生态”的标签从何而来?发展了60余亩稻渔综合种养的职业经理人吴云刚解开了谜底,“养殖了小龙虾、螃蟹和鲫鱼鲤鱼的稻田里,不可能再施用更多的化学肥料,更别说化学农药了。这样田里种出来的米,都是生态无任何污染的,卖价自然比普通米要高一些。”
提起稻田综合种养,四川崇州粮油储备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杨福明高兴地说,“我是尝到了稻田综合种养带来的甜头的”。
2016年,杨福明在隆兴镇黎坝、顺江土地股份合作社以职业经理身份,建设了规范化、标准化、节约化和规模化的示范区1050亩。“我们种植高产优质川优6203、宜香优2115,全部都是国标二级以上水稻优良品种,其中稻田综合种养面积650亩。”当年,杨福明经营的稻田,每亩仅养殖的利润就有1000多元。
据了解,在崇州,目前该市已探索形成了稻田养鱼、养虾、养蟹、养鳅、养鳖、养鸭六种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建成稻田综合种养基地2万亩,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以水治土、粮渔共赢”。
树品牌让农民腰包鼓起来
在激烈的行业市场竟争中,如何保证崇州“稻虾藕遇”优质大米的质量,打破“天府无好米”的窘境,是摆在崇州面前的另一个新课题。
近年来,崇州从稻米供需两端发力,注重品牌打造,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整套保障“稻虾藕遇”质量和品牌的体系和机制。
生产全程不落地。目前崇州已建成20个标准化的粮食烘储中心,可烘干稻谷20万亩、储藏稻谷4万余吨,从生产到收割到烘干到储藏到加工,全程不落地,确保了稻米的优良品质。
保障质量可溯源。为保证消费者能够吃到真正的崇州好米,保证崇州米“高品位”地位,崇州启动稻米质量安全追溯工程,建立大米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大米质量安全管理,严格规范证明商标的使用和管理。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将水稻的种植、收购、储存、加工等环节的信息通过大数据记录下来,实现了大米质量“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
打造优质公共品牌。崇州着力培育“稻虾藕遇”优质粮油品牌,构建“崇耕”公共品牌+“稻虾藕遇”优质粮油“双品牌”联动推广体系,全力打造“天府好米、稻虾藕遇”。稻米品质和品牌的特色打造,极大增加了农民收入。
此外,崇州还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搭建“土而奇农产品电子商务公共平台+垂直平台+本土平台”三级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成线上供销、线下体验的“崇州农特馆”,促进粮食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延伸。目前全市建成“土而奇”优生活连锁生鲜超市3个,农产品配送中心2个,乡镇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25个,村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231个。品牌塑造+电商销售等的综合效应,让农民的腰包迅速鼓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