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构建“五头护水”生态管护体系 精心谱写“美丽江西”遂川篇章

2017-10-20 16:30:00 来源:本网专稿 

□ 黄长军

近年来,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想,充分发掘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县、全省生态扶贫试验区建设试点县等契机和优势,紧扣“全域、立体、常态”三个关键,创新探索了“五头”(源头、地头、山头、岸头、户头)护水的生态管护体系,进一步提升生态优势,夯实脱贫发展基础,在努力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生态扶贫先行先试上走在前列,真正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生态建设成果。目前,该县年均空气负离子浓度达每平方厘米5615个以上、空气优等天数330天以上,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中国生态魅力县”“全国生态旅游大县”等荣誉称号。

“源头”防,推进生态产业护水

积极践行“护水先治源”的理念,坚持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夯实“护水”产业基础,建立水源污染防治机制。专门编制了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构建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等绿色产业发展体系,严把环境准入关,全力打造“零排放”产业版块。据遂川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廖小平介绍,在引进企业的时候,他们要求企业做到零排放污染、自建污水处理设施,县政府还投资4000万元建设园区污水处理厂。同时,以天然景区梯田群落和生态观光茶园建设为切入点,引爆“最美梯田”效应,打造遂川乡村生态旅游集聚区,推动生态旅游与“护水行动”相融共赢。划定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设立环境监管网格员,对水源水质实施网格化监管、常态化巡查。2016年以来,在全县开展了以“源头”护水为主要内容的“碧水行动”,全面加强生活面、农业面、企业面污染源管控,开展了河道采砂、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11项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对水源地污染的行为。截至8月底,全县共整治非法采砂点76个,关停规模养殖场8家,拆除不合格养殖场9家。

“地头”管,推进田间湿地护水

积极推进内河、湿地环境保护与整治,加强湿地生态系统建设,充分发挥湿地保护管理和综合利用水平,形成湿地保护合力,维护湿地面积稳定、提升湿地生态质量。去年以来,全面启动了五斗江国家湿地公园、遂川江省级湿地公园建设。大力推动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生态化水平。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加强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工作,严格管控农药化肥使用行为,推进农药化肥零增长治理。科学调整畜禽养殖产业布局,全面整治畜禽养殖污染,规范养殖环境管理。全县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染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率100%,秸秆综合利用率95%以上,农膜、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处理率80%以上。“现在,大家都自觉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注重环境保护,整个村子干干净净。”据遂川县碧洲镇良岗村党支部书记梁庭清介绍,良岗村有村民近700人,居住非常集中,自从县里推行“五头”护水以来,村里专门配聘了5名保洁员,实现了村民垃圾不乱倒、不乱丢。如今,该村水清路净景更美,全县89%的村庄实现了这个目标。

“山头”养,推进森林植被护水

积极践行“护水必先护山”理念,做好“山上涵养、山下再造”文章,做到清水下山,净水入库。

近年来,遂川县完成植树造林37.5万亩,生态公益林面积达90万亩,国土绿化率稳定在78%以上。同时,坚持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管林护林一齐抓,乡村绿化、城市美化一起上。

建立了国家、省级保护区网络,全县落实了386名生态护林员,通过建立县级森林公园制度、天然林禁伐制度等多种举措,保护山上、保护林木,进而保护水土、保护水源。

大力实施山下抓转型发展以保护林木。在巩固传统林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茶叶、油茶、蚕桑、苗木花卉、生态大米、食用菌类、楠木种植等绿色生态产业,目前全县茶叶总面积达22万亩、油茶60多万亩。

大力实施“林业+”工程,鼓励林农发展大旅游产业,如楠木群原始森林游、高山体验游、茶园观光游等。通过创新“靠山吃山”模式,让广大群众真正实现从“砍树”向“看树”转型,为全县森林植被护水营造良好机制。

“岸头”堵,推进桥头堤岸护水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全面落实县、乡、村三级河长制,实现县内主要河流、山塘水库“河(库)长”全覆盖。

仅今年上半年,全县新增村级“河长”286人,并建立了巡查员、保洁员的立体巡防体系,全县落实河道保洁员858人。在各类河边沿岸设立“河长”、河道保洁员、巡查员公示牌,公布河长、保洁员、巡查员的姓名、照片、联系电话及管理的河流范围和工作职责。

比如,明确实行“河长”对河道管理负总责;河道保洁员负责打捞和清理河内各种漂浮物,及时制止向河道倾倒垃圾行为;巡查员负责定期巡查所管辖的河流,定期向河长汇报河道管理情况,监督保洁员工作开展情况,及时发现和制止各类破坏堤岸、河道的行为。

在县界及23个乡镇河流交界处设置水质监测断面,每月定期进行水质监测、通报,并在重点河段、涉水企业内安装自动监测装置,实行24小时水质不间断监测,让水污染无处遁形。通过岸头严堵,有效保障了河畅水清。

“户头”疏,推进全民全域护水

践行“护水必先育人”的理念,加强对千家万户的宣传引导,着力提升群众公共环卫意识。

突出环保抓早抓小。注重护水行动“从娃娃抓起”,将公共卫生、净居文化进家庭、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提升公共环境保洁意识;采取卫生评比、巡查曝光、“小手牵大手”等方式,寓宣传引导于奖惩督促之中。

开展邻里相互监督。运用村民自治手段,发挥乡贤理事会、“两代表一委员”宣传和监督作用,引导各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将保护水源水质等条款纳入村规民约,全面落实“村村有保洁员、户户是监督员”。

实施垃圾自产自消。积极倡导绿色、健康、节能、环保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减少群众生产垃圾增量。比如,在全县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引导群众喜事不放烟花鞭炮,丧事不烧祭品;对生活垃圾自行分类,瓜皮菜尾回田沤肥、有机处理。并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在县城附近的7个乡镇,按照“户分类、村收集、乡镇压缩转运、县统一填埋”的模式,其他16个离县城较远的山区乡镇按照“户分类、村收集、乡环保焚烧”的模式,实现了“户头”垃圾收集和处理全覆盖。通过“户头”引导,真正形成全民全域护水的生态管护生动格局。

为确保“五头护水”扎实推进,取得实效,该县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制度措施。比如,建立了定期调度、现场巡查、随机暗访、媒体曝光、约谈警示、责任追究六项长效机制,对“源头”防控、“地头”管理、“山头”涵养、“岸头”堵疏、“户头”引导等,分门别类建立微信群,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相关分管县领导和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全部加入相应的工作群。有关部门不定期将暗访发现的问题在群里公布,责任单位收到后,3天内整改到位,并在群里“晒账”。

如今,该县在“五头护水”的立体化管护体系下,生态优势更加凸显,脱贫步伐更加坚实,正在书写着“河畅、水清、地净、山绿、景美”的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作者单位为中共遂川县委改革办) 

[责任编辑:尹超]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