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博物馆学会讲故事

2017-10-18 15:21:0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博物洽闻,通达古今。博物馆是大众触摸历史,探寻古今社会文化和自然科学的重要窗口。

自全国博物馆逐步实行免费开放以来,大众观展热情前所未有的高涨。若是遇上知名展品展出,往往引起一次全民观展热潮。

“博物馆热”的背后,是大众对优秀公共文化的期盼。对此,各大博物馆也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多服务意识,把越来越多优质内容呈现给大众。

值此,我们一起走近几家艺术博物馆,看看他们这些年都做了些什么。

故宫博物院既优雅又开放

再过3年,紫禁城就600岁了。这座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这些年给公众的印象,不似一位迟暮老者,而是焕发出逆生长的活力。这种活力,来自于越来越多、越来越精的展览,也来自于越来越开放、越来越有人情味的姿态。

今年“十一”放假期间,除了珍宝馆、钟表馆等常设展览之外,故宫博物院还有多个展览同时向公众开放,包括在午门正殿及东西雁翅楼展出的“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在武英殿展出的“赵孟頫书画特展”、在神武门城楼展出的“茜茜公主与匈牙利展:17—19世纪匈牙利贵族生活展”、在永寿宫及慈宁宫花园展出的“天禄永昌——故宫博物院藏瑞鹿文物特展”、在斋宫展出的“明代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等。这些展览引发大量社会讨论,无数观众慕名前往。

国宝频繁与观众见面,是近些年大众对故宫的印象之一。前往故宫,已不单是感受昔日皇家宫殿的恢宏,更是欣赏和观摩这里的珍宝。2015年9月,作为故宫博物院90周年院庆的重要活动,《石渠宝笈特展》一经开幕,观展队伍很快就排到了大殿以外的台阶上,而在重点展品如《清明上河图》的展示台前更是人头攒动。当时,国宝书画汇聚一堂——伯远帖卷、游春图卷、出师颂卷、五牛图卷……仅仅这些展品的大名已经吊足大家的胃口。国宝不再沉睡深宫、遥不可及,文物活了起来。

敞开大门与大众分享“宫中宝贝”的故宫,还紧跟时代脚步,通过新媒体运营,近几年一跃成为“网红”。

“萌萌哒”,是如今很多年轻人对故宫的一种认知。这种认知,很大程度是由“故宫淘宝”建立起来的。故宫文创产品的成功营销几乎都出自“故宫淘宝”之手:帝后画像被“玩”成表情包,每个创意产品都配上“脑洞大开”的文案。威严的皇族历史人物集体卖萌,呈现极大的反差趣味,也成了故宫贴近年轻人的最佳传播方式。

其实,卖萌的背后隐含着历史的严肃性。“故宫淘宝”背靠故宫专业的学者团队,他们的成文步骤是:研究者写出符合史实的文章,再由一支年轻团队“转译”成符合年轻人阅读习惯的轻松诙谐的语言。

在文创产品上以卖萌为特色发力的同时,故宫官方微博、微信以及APP展现出来的则更多是优雅。“故宫博物院”官方微博以简洁且文艺的文字风格,配以故宫精美的摄影图片,深得网友欢心。正如一个微博网友的概括:淘宝文创卖萌,负责赚钱养家;官方微博矜持,负责貌美如花。

这几年,故宫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拥抱大众。这和现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有着直接联系。自2012年1月走马上任,5年多的时间里,单霁翔传达的理念是:故宫始终保持着学习心态,并有意识地将故宫和互联网传播有效结合。他曾这样说:“故宫要吸引更多的公众、推广我们的传统文化,就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严肃面孔。吸引年轻观众,必须用年轻人的方式。”

岁月流淌,近600岁的紫禁城积养深厚,青春勃发。

浙江美术馆彰显中国传统

西子湖畔,玉皇山下。粉墙黛瓦的浙江美术馆与西湖的自然景致和谐地融为一体,宛如一幅淡雅灵秀的中国水墨画。

浙江美术馆是一座年轻的美术馆,自2009年正式开馆至今,短短几年时间,从无到有,快速发展,目前每年举办各类展览50余个,平均每年观众超过60万人次,已成为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专业大馆之一。

浙江人免费看展的“特权”,在浙江美术馆诞生之日即享有。去浙江美术馆看展览,已成为很多浙江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自开馆以来,浙江美术馆陆续举办了黄宾虹、吴昌硕、陆俨少、弘一法师、吴冠中等与浙江艺术文脉有关的艺术家展览。在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巡回展上,历时近4年、集结了全国127位优秀艺术家的百余幅作品,让观众通过艺术了解历史。

2015年10月,浙江美术馆策展创新团队正式组建。创立至今,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关于“东方智慧”的策展思考,先后实施了包括“水印千年——中国水印版画大展”“湖山胜概——水印千年启动展”在内的具有鲜明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重要展览。

“东方智慧系列展”,通过展览策划,深层次诠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以美术馆的文化身份发掘艺术、文化的内在规律,反映传统文化在新的时空条件下的传承发展现状。同时,将策展视角聚焦于观众的切身体验,融合交叉学科的艺术敏感性,建构美术馆展览的文化叙事功能,提升大众的文化认知水平,全面强化中国艺术的文化自信。

浙江美术馆主持工作副馆长应金飞谈到:“浙江美术馆不仅建筑要体现中国气派,展览内容更要彰显中国气韵,树立铸造有特色的浙美品牌,大力拓展国际影响力,实现浙江人文精神的与时俱进。以传统之规矩,开当代之生面,这是公共美术馆弘扬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浙江美术馆的底气,还来自它丰厚多样的藏品。建馆以来,浙江美术馆以乡情为纽带,吸引艺术精品纷纷“回流”故里。开馆不到半年,浙江美术馆便接收了画家吴冠中捐赠的72件作品。远在美国的画家傅狷夫家属获悉家乡的浙江美术馆开馆后,毅然无偿捐赠331件作品。通过捐赠、征集、组织创作、寄存代管等方式,浙江美术馆从“零藏品”起步,发展到如今拥有2.3万余件不同种类的美术藏品。

这里是艺术的殿堂,也是美育的课堂,身负教育推广的责任,浙江美术馆还把触角不断向外延伸。例如,2014年发起“艺游乡里——乡村儿童美育计划”活动,以乡村中小学、文化礼堂、文化馆为阵地,把艺术公开课开到村里乡下,填补乡村美育的薄弱环节。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