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半年成果丰硕 形成60项创新经验

2017-10-18 02:29:43 来源:本网专稿 


10月17日下午,四川泸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通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以下简称“川南临港片区”)半年工作成果。新闻发布会由泸州市委外宣办副主任李凌主持,泸州市龙马潭区委副书记、区长、川南临港片区管委会主任靳地胜作主题发布。

据悉,自今年4月1日挂牌运行以来,该片区始终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实施“市区一体、三区合一”运行管理体制,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着力建成连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西部航运枢纽、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示范区、沿江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和内陆自由贸易港。

截至目前,该片区已推进实施《总体方案》试验任务125项,复制一二批自贸区改革经验148条;形成创新经验成果60项,在全市范围内推广10项;上报省自贸办改革创新案例20项。

在一系列自贸红利的释放下,川南临港片区投资洼地效应凸显,现已新增注册企业2589家、注册资本180.9亿元,有效助推泸州经济社会发展,1-8月,全市进出口总额增长率居全省第一位,总额在全省排位由第9位上升到第2位。

加强制度创新,优化营商环境

投资便利化创新

集中办理市区两级226项审批事项,受理各类办件近21万件,审批效率提高80%;

贸易便利化创新

已建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国首创“保税物流中心与港口出口联动”、“江上申报、抵港验放”等创新举措,实现进出口通关时间分别同比降低47.7%、79%。

1-8月,泸州市进出口总额增长率居全省第一位,总额在全省排位由第9位上升到第2位。

金融服务创新 立抵质押“单一窗口”,建立小微企业出口信用保险统保平台,创新“融资+保险”险资直投模式和科技授信融资机制,升级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

新引进金融和类金融机构17家,已完成2亿美元跨境融资,建立1亿元小微企业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

监管法治化创新 新实施关检联合“一次查验”、信任通关、预检快放、检企“零见面”等措施,有效提升口岸监管效率。建立事中事后市场综合监管平台,全面实行“三段式”“双随机一公开”等监管机制。

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企业信息公示平台,实现信用信息“一站式”查询;

全国首创“一窗通办”智能法律协同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全主体、全链条、全周期”法律服务。


依托港口优势,构建西部航运枢纽

港口对外开放功能持续提升 州港配套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泸州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功能得到有效发挥,泸州综合保税区和国家对外开放口岸争创工作有序推进。

1-9月,集装箱吞吐量36.9万标箱,比去年同期增长4.23%;保税物流中心进出口货物6.44万吨、同比增长1569.52%,监管保税货值1.3亿美元、同比增长895.84%;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完成粮食进口4.75万吨,同比增长35.61%。

航运枢纽通道加速改善 成长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一期建设,启动多式联运物流中心、泸州电商快递分拨中心等项目建设。长江航道泸州至重庆段“Ⅲ级升Ⅱ级”工程进入生态影响评估审查环节。

目前,开通泸州至成都、昆明等集装箱铁水联运班列10班/周,泸州至武汉、南京、上海集装箱班轮30班/周,增设至日本、韩国、台湾等近洋航线。

航运物流运行机制不断创新 新内河航运“天天直航”快班模式,建立泸州港航运船舶舱位互换、箱量整合机制,实现港口货柜随到随走。创新“电子巡航+电子报港”航运监督和管理系统,实现船舶运输全程监控,提升进出港效率。

全国首创“零费用”口岸制度,最大限度降低企业进出口通关费用。 


聚焦区域合作,提升协同开放水平

主动服务全川 双流空港口岸合作,完成首单从德国跨境直邮、双流口岸中转、泸州清关分拨的测试。在自贡、内江、乐山、眉山等市举办“自贸红利•区域共享”对接会。在成都青白江、攀枝花等地建立无水港。成都汽车零部件、乐山福华草甘膦、自贡尿酸三聚氰胺等均在泸州港进出。

开通泸州至成都班列每周2班,成都到泸州港集装箱高速公路费用全免。

全国首创平行进口汽车异地保税展销模式,引进上海太元行等3家企业开展平行汽车进口贸易。

主动服务滇黔 昆明、昭通、遵义、毕节等地签订合作协议,在昆明、六盘水等地建立无水港,开通泸州至昆明等集装箱铁水联运班列,与云南昭通开展“水水转运”合作,泸州港对滇东黔北地区物流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主动对接沿海沿边沿江城市

与广东南沙新区、福建平潭等20个城市、自贸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与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共建“一带一路自贸驿站”。与广东南沙等13个城市实现“政务服务异地直通互办”。

与珠海口岸合作,完成首批农产品直供港澳测试。


狠抓产业聚集,打造沿江产业高地

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积极抢抓东部产业转移重大发展机遇,实施“专业招商+驻点招商+推介招商”,出台扶持产业发展专项政策,建立10个专业招商组,在5个沿海城市驻点招商,在深圳、苏州、天津等地召开8场招商推介会。

截至目前,共接待客商470批次,成功签约77个、金额131.7亿元,万达、中信、碧桂园等世界500强企业相继落户。

主动服务地方传统产业 围绕构建全国基础最好、产能最强、体系最全的“白酒产区”这一发展目标,创新发展纯粮原酒股权投资基金,组建川酒集团,建立酒类“直供商城现货挂牌系统”,统筹国家酒检中心、国家酒类包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筹建“中国固态白酒原酒鉴定认证中心”,打造“中国白酒原产地”品牌。

新兴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持把建设西南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进口商品分拨中心、出口商品集散基地、进出口加工制造基地,作为自贸区发展外向型产业集群的核心,总体规划面积超过4万亩,分为核心区、配套服务区和拓展区。正加快打造“千亿级”智能终端产业,中国物流泸州城市配送物流园、西南建材产业物流港、总部基地、港口大厦等项目加速推进。

引进智能终端项目76个,已建成标准厂房100万平方米,深圳友信达、威恳通讯等11个项目投产,首云科技、京凯达等20余个项目近期投产,今年底,智能终端产业可实现500亿元生产能力、100亿元销售收入。

加快建设进口粮油加工基地,和润粮油集团100万吨进口大豆加工项目明年初投产。国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已入驻企业11家。


[责任编辑:]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