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国防报记者 杜怡琼
□ 本报记者 丁南
“4艘船舶途经宁德时发生故障,目前正位于三都澳海域,请速支援。”近日,福建省宁德市某船舶重工有限公司接到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综合办发来的通知,他们立即启动“华东地区(福建)船舶综合保障动员中心”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召集“海军舰船海上机动民兵修理分队”赶赴事发海域,经过3昼夜抢修,故障船舶顺利返航。
一家民营企业为何会承担如此重要的救援任务?福建省福州港口管理局宁德分局建设科副科长张少林向记者解释,这家企业是“民参军”的典型代表。2013年,该企业首次承担为福建驻军某部生产工程船的任务;2014年,与宁德军分区联合研发“民用商船预警系统”;2015年11月,被国家经动办授予华东地区(福建)船舶综合保障动员中心;2016年2月,该企业被列为渔船、公务船定点修造企业。
从参军高门槛到取得军品科研生产许可证,从跟跑到领跑,是这家船舶重工有限公司的显著变化。5年来,宁德市一批“民参军”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成为该市军民融合发展的生力军。
5年来,宁德市努力打造军民融合产业园,积极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入园,军民融合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64%;与国防科技大学、原解放军装备学院等军事院校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军民融合装备与信息技术研究院;在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中贯彻国防要求,累计完成里程900余公里。
一系列成果的背后折射出宁德军民融合发展已经从稳步探索转向阔步迈进,这一从慢到快的发展过程,离不开国家政策机制的支持。
习主席在福建工作期间,把开发三都澳概括为闽东人民的“三大梦想”之一。2016年,福建省第十次党代会作出“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决策部署后,宁德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确立了“开发三都澳、建设新宁德”的任务。为此,宁德市主动融入国家军民融合战略、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启动创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试验区”,以打造军民融合国际化大港为龙头,统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需求,整体推进三都澳开放开发,目前正在编制《三都澳军民融合国际化深水大港发展规划》。
新时期,军民融合建设必须找准军地利益契合点,在共建共享中推进深度融合。如何把握“共建共享、深度融合”?宁德市申请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周安林告诉记者:“我们创建示范区,就是要通过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推动革命老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快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大幅提升发展水平和效益,推进国家重大优质战略资源(如三都澳)开发建设中实现军事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强化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贯彻国防要求,努力培育军民融合支柱产业,研究探索建立军民融合常态化、长效化、规范化体制机制。”目前,宁德市正在积极建设36个军民融合码头泊位工程、3个军民融合航道工程,完善环三都澳短程平战结合公路网,积极引进一批军民融合项目,打造一批军民融合示范点,最大化实现富民与强军、应急与应战、民用与军用有机统一。
宁德军民融合发展是福建省军民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5年来,龙岩市军民融合发展步伐提速,与十大军工集团洽谈对接,签订项目82个,总投资485亿元;福州第三人民医院与部队医院建立合作机制,组建福建首家由部队医院与地方医院共建的“军民融合医疗联合体”;厦门市政府与国防科技大学、中国电子信息集团联合成立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研究院和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园,建立9类科技拥军专家库和8个科技拥军示范基地,协助部队取得百余项科技攻关成果……
如今,福建军民融合发展正在向纵深推进,产业集群、港口集群、城市集群逐渐形成规模化效应,未来还会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将国防和军队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互通互融,以实现资源最佳配置和充分利用,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擘画图”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路线图”。